陈刚
汉代,江西首开焙制茶叶先河;
唐代,《百丈清规》成为僧人饮茶仪轨的发祥地;
宋代,江西占据全国产茶区半壁江山;
明代,朱权的《茶谱》被世人誉为“开千古茗饮之宗”;
清代,婺源绿茶、宁州红茶(宁红)、河口红茶传播海外;
……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奠定了中国文人寄情山水田园的浪漫情怀;诗僧皎然首倡“茶道”一词;瓷都景德镇为明清以后的中国创造灿烂的青花瓷器;江西这片茶文化的热土,更是涌现了像陈文华教授这样的当代茶文化先驱者。
江西的茶馆业曾经兴旺发达,清末民国时期,南昌的茶庄、茶馆数量多、规模大。知名的有福裕楼、万花楼、四海全、福兴润、杏花园等等。当时南昌人口不过20万,却有茶楼200多家,平均1000人拥有一家茶楼。
说起泊园老茶馆,在江西乃至全国茶界,几乎无人不知。因为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内涵。老茶馆其实并不老,创办至今也不过四五年,但是他的主人显然对民国时期南昌的老茶馆极其怀念,创办之初就费尽心血地想把老茶馆的风貌尽可能地还原出来。
茶馆整体装修以徽派建筑为主,融入苏州园林、北京四合院特色;亭台楼阁,短道回廊,茶语曲韵,天井幽庭,一步一景。茶馆内饰主要为主人收藏的明清与民国时期器物,80%以上的门窗皆取用明清及民国的老门窗。
一进门,一案茶席,一把古琴,一尊佛像。禅茶之意,让人心中肃然起敬。
走过青石桥、莲花池,两边的十八罗汉雕像,已经将门外的世俗喧嚣完全隔离,将你的身心带入了禅与茶的清、寂世界中了。
一楼特地开辟一块还原老南昌市井文化的微型博物馆,和一面展示古代四位名仕的文化墙。充分体现悠悠千年的赣鄱文化内涵,赋予茶馆一些真切的“老”意。
拾阶而上,泊园老茶馆的二楼正是其精妙所在。占地最大的居然是一处小戏院。大幕拉开,这里不时上演黄梅戏、采茶戏、川剧变脸、长壶表演、京剧、相声小品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这不正是当年南昌茶馆兴盛时期的写照吗?另一处最为雅致的“山水泊园”,平时并不对外开放,因为这里面珍藏着主人多年来收藏的艺术品和古玩字画。
漫步在这老茶馆中,禅意、茶香、琴音、书韵、香艺扑面而来。你可以品茗、赏画、闻香、看戏、抚琴,做一回真正的文人雅士。你也可以去细细品味,用身心去感受,这千年的赣鄱文化。
另外值得说的,是泊园老茶馆费心打造的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茶艺表演队伍——南昌国际茶艺表演队。表演队立足于江西文化,编创茶艺表演节目,令观众在欣赏茶艺表演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江西本土文化气息。表演队通过参加国际交流将江西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带向了世界。目前已成熟的茶艺表演有:仿唐煮茶、仿宋点茶、仿清宫廷茶、中国红、瓷魂茗韵、浪漫红茶、江南茶语、豫章茗韵、文士茶、四川长壶、客家擂茶等。
泊园辞曰:豫章故郡,精修茶馆,侧依赣畔,横毗晶街,著号泊园;亭台楼阁,携三江而带五湖,徽宅之风,谓出水芙蓉,茶香满室,修身之雅地,文墨陶瓷,睹瑰宝之府邸,禅茶底蕴,氤氲缱绵悦其容,豪情四溢,聚唐风汉气赏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