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运营转型的问题浅析

2014-01-03 02:09沈义标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广电

沈义标

【摘要】在三网融合大背景下,广电网络近几年面临来自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广电已经不满足于基本的有线电视业务,开始在宽带、可视通信等领域开展全业务运营。通过积极地应对竞争,逐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满足广大用户的体验和需求。

【关键词】广电 全业务接入网 运行要求 CMTS

【中图分类号】tn9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455-01

一、全业务特征分析

全业务具备全媒体、全业务、全终端覆盖等业务特征。全媒体、全业务指广电网络在业务呈现时可以采用文字、视频、语音、数据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并通过融合广播电视、互动电视、电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视频增值业务等多种业务形态,为用户提供体验。全媒体业务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利用有线、无线网络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全业务接入网在设计之初就应遵循基础设施先行、市场驱动、适量超前、保护投资、利于扩展的原则,充分分析现有网络基础现状和业务需求,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业务特征上看,要实现无缝的多业务接入,同时提供视频、数据、语音等多种业务类型,通过不同接入方式,提供相同的业务和体验;从网络特征上看,要实现网络的IP化、宽带化、光纤化,用户接人手段的多元化(无线接入)和用户接口开放化;从功能特征上看,通过低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QoS保证,并基于SLA向用户提供不同的业务和服务。将业务控制功能逐步向网络边缘延伸,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业务和服务;从管理特征上看,要实现管理接口的开放性,运维的智能化和统一的带宽资源管理和调度能力,实现接入终端的可控、可管。

二、传统业务向全业务运营转型面临的问题

传统业务在产品设计和运营时仅需考虑单一业务的要求,而全业务运营由于需要保证多种业务统一可靠传送,相比传统业务在传输带宽、业务区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我们分析一下传统接入网在面临全业务运营转型时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接入网基础技术能力受限,无法实现提供高带宽和多业务区分。以CMTS接人为例,若采用DOCSIS 2.0方式接入,按照一般的结构4个光节点仅能共享50Mbps带宽。若需要同时开展互动电视和宽带接人等业务,仅仅能够满足数量非常低的并发用户的使用。同时,传统CMTS配置中未考虑业务区分的需要,导致拥塞情况出现时,关键业务传输无法得到保证。

其次,接入网运行指标低下,无法充分发挥出接入设备的技术能力。CMTS接入网络中最为关键的指标是上行信噪比,网络结构设计不当、网络调试方法不当以及外界侵入的回传通道噪声均会造成信噪比的低下或者不稳定,CMTS无法在较高的调制方式和工作带宽条件下工作,这将直接影响到用户请求信令的可靠性。

另外,接入网仍主要采用被动运维方式,即缺少必须的网络例行检查和维护,在收到用户报障后才启动运维工作。被动运维一方面的问题是网络质量长此以往下降严重,更重要的方面是极大降低了用户体验,是无法符合现今“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要求。

网络优化和噪声排查是保证网络能够长期稳定的重要手段。通过日常对电缆接头的检查和紧固,使用零增益调试法对HFC网络进行双向调试,改变过去利用通断线缆方式判断噪声的方式,依靠频谱仪对光节点以下线路进行噪声排查,并借助综合网管系统以及回传频谱监测系统对网络参数进行监控,确保接入网传输带宽、月平均信噪比和CM发射电平离散度在较高的水平以上。通常来说有线电视接入网是接头工程,网络优化和噪声排查是一项长期的维护工作,必须紧抓不懈。

以下为全业务CMTS接入网的运行指标要求的关键内容。

256QAM的下行端口数量占总数的比例t>85%,速率10M以上上行端口数量占总数的比例≥75%。

频谱范围为22MHz~65MHz频带内的底噪声电平值不大于30dBμV。(读取最大保持时底部平坦位置电平的最大值)

链路延时<20ms,丢包率<10%。

上行通道端口周平均SNR值≥25dB。

CMTS下行信号MERI>34dB,BER<1E-8(R-S纠错后)。

CM发射终端离散度≥99%,CM上行发射电平在42dBmv-60dBmv之间。CM发射电平的离散度=CM数(某上行端口下符合发射电平设计标准)/CM数(某上行端口下总数)

上下行通道带宽使用率<70%

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网络运行指标要求,那如何在运维体系中贯彻上述运行指标要求,这里还需要使用多种运维手段和工具,包括科学的例行维护、持续的网络优化和噪声排查以及快捷的运维联动支撑等。

三、科学全面的运维手段是确保运行指标达标的基础

科学的例行维护即根据网络运营要求,详细确定网络维护的工作量,并制定出日常和周期性的维护计划。通过安排例行维护,可以主动有效地开展网络运维工作,促进网络运行水平的稳定可靠。日常例行维护是指每天必须进行的维护项目,它可以帮助我们随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常维护指导中发现的问题须详细记录相关故障发生的具体物理位置和详细故障现象,以便及时维护和排除隐患。周期性例行维护是指定期进行的维护,通过周期性维护,我们可以了解设备的长期工作情况。周期性例行维护分为月度维护、季度维护和年度维护。

运维联动支撑即是构建电子运维系统与周边IT支撑系统的联动,包括综合网管系统、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等,加强主动维护的力度,缩短故障响应时间,提高现场维护的水平。具体来说,就是实现网管系统在监测到故障后自动产生故障工单的功能,现场维护推广手持式移动终端接收故障工单信息。构建自动故障检测评估系统,可根据各业务的特点依托综合网管系统和运维流程定制自动化的故障检测系统,实现故障的自动排查以提高故障排查的速度。同时,加快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与综合网络系统的融合,提高集中化维护水平的。

猜你喜欢
广电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踏实走好媒体深度融合和经营转型之路
广电5G网络股权结构尘埃落定,“全国一网”整合在即
中国联合展台-2019年中国国际广电产业交流会在荷兰举办
关于农村广电服务体制改革的设想探究
获5G牌照重耕700M 广电实质进入移动市场?
广西广电融合媒体云平台 “广西广电云”上线
智慧广电 智能传播
广电车盒子全国首发广电车联网项目同期启动
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