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1、2月号文章,原题:来自中国的近海挑战 规模和强度惊人的经济、技术和工业活动,已令中国拥有军事潜力。特别是此类军力用于——最有可能通过不动武的威慑,或与邻国有限的小冲突——“近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时。近海如今是中国的一大战略焦点。 现如今,中国的周边海域成为各方竞争之地。中国没与任何一个海上邻国达成全面协议。近海涵盖中国未解决领土的绝大部分,也是中国战略家认为可取代枯竭陆地资源的重要来源。这对觉得遭到历史亏待的中国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这个国家已解决了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如今渴望进一步扩展。因此,北京将最新军力聚焦于近海及其直接通道。 但从近海往外延伸,中国仍难以与其他国家的强大军队相抗衡。越是远离本土,中国能部署和支持的军队就越少,力量也越小,且在最坏情况下越容易遭到破坏和摧毁。北京缺乏海外盟友、基地、后勤保障和防御组成的强大网络,而美国经过几十年发展消除了此类问题。 中国如今把重点放在打造强大实力,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解决近海争端上。北京不寻求苏联式全球驻军,而是把近海及其空域划为现有国际规则服从中国利益的一个区域。北京想利用这种区域再度崛起成令邻国顺从的大国。 在实现近海目标并把重心转向通过“蓝水”行动保护日益增长的海外利益和资源进口的道路上,中国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首先,北京坚持有争议领土主权的前提,邻国不太可能接受。在邻国反对情绪上升及华盛顿承诺继续保护地区的情况下,难见北京能在短期内实现目标。其次,(中国的)海外目标缺少战略连贯性,这限制了对军事手段的支持。 北京已成为事实上的大国,有望重拾历史上的地区优势地位,并在全球化世界取得空前影响力。但从更长远来看,中国的增长率几乎肯定会大大下降,国内挑战将激增。而美国尽管问题重重,仍然享有国力和影响力的持久优势。相比中国,时间可能对美国更有利。这或许将为这两个太平洋强国通过让北京自我调整而非施压华盛顿来实现“竞争性共存”确立基础。▲(作者安德鲁·埃里克森,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