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1月2日文章,原题:重视粮食供给或将促进非主粮类粮食进口 就在中国奋力达到种植其所需的全部小麦和大米的目标之际,决策者计划“适度进口”非主粮类粮食。 据上周召开的年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适度进口”将成为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政府还决定“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这暗示着内地在获取非主粮粮食方面将更加依赖全球市场。 农业分析师马文峰表示,内地粮食市场对外国进口已经相当开放,尤其是一向由外国公司主导的大豆销售。新战略意味着将进口更多非主粮粮食。 1996年政府发布的粮食安全政策文件称,内地的粮食自给率要达到95%以上,至今该方针没发生改变。农业部负责人上周在会后表示,内地仍将确保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保持100%自给。 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接近6.02亿吨,较2012年增长2%,实现粮食产量“十连增”,但同时进口量也在激增。海关总署数据表明,2012年内地粮食进口量为7200多万吨——意味着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仅为88%,2013年约为8000万吨。 专家表示,随着政府推进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内地必须确保拥有18亿亩以上的耕地以确保粮食供给。高级农业分析师丁立(音)认为,该是降低某些饲料粮产量,以种植更多基本农作物的时候了。 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打造现代、安全的农业,提高耕种效率也至关重要。去年德国和法国的每公顷小麦产量超过7000公斤,而中国内地仅约5000公斤。美国去年每公顷大米产量接近1.05万公斤,而中国内地约为6700公斤。马文峰说:“我们的农田地块太小太分散,因此很难提高产量。”▲(作者曼迪·左,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