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理统计的生产班组作业风险成本精益化管控探究

2014-01-03 06:37程凌森周强辅
电子测试 2014年7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变电控制措施

程凌森,周强辅,陈 晖

0 引言

广东电网公司所辖地区供电局已具备较强的作业风险控制基础,形成了以风险评估和控制为基础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不计成本的风险管理在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投入和损失的同时,也会给基层生产人员增加不必要的负担,造成作业风险评估结果应用的表面化和无效化。为体现风险管理的经济性原则,需要全面梳理生产班组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活动,针对关键作业的风险活动开展风险管理成本与风险成本的评价,进而评估作业风险预防活动的有效性,采取适当的改进、优化措施降低风险控制成本,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的合理化、效益化、科学化。

1 作业成本评估方法

本文按照“建立作业风险评估数据库——作业风险识别和梳理——梳理和优化作业风险管控措施——完善作业现场管理监督机制和考评机制——作业风险管理成本分析”的工作思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覆盖供电局各个专业的数千条作业风险评估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整合,完成了有效的作业风险管控模型,实现了从现场作业角度的精益化管控模式。

2 作业成本评估结果

2.1 建立作业风险评估数据库

为了达到通过风险控制程序降低风险,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得以有效保证,建立的作业风险评估数据库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威胁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的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识别,涵盖了佛山供电局输电、变电、配电、调度运行、自动化、通信、试验和计量开展的作业活动及区域外所面临的风险。

2.2 作业风险识别和梳理

全局共评估出的风险5934 个,其中中等风险24 个,占比0.4%;低风险2142 个,占比36.1%;可接受风险3768 个,占比63.5%。

中风险分布在变电运行、配网运维、配网试验和高压专业中,其中变电运行和配网运维专业的中风险数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分别占比为50.0%和41.7%。低风险在15 个专业中均有分布,居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继电保护、变电检修和配网运维,共占比45.8%。可接受风险的居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变电运行、变电检修和通信专业,共占比54.4%。

2.3 作业风险管控措施梳理和优化

在识别和梳理作业风险的基础上,我们得以建立有效的针对中高风险的控制措施。按照全面、有效的原则,通过梳理原始数据表中的中高风险管控措施,我们建立了优化后的作业风险管控措施,包括管理措施、人防措施和技防措施三大类,其中管理措施可细分为加强现场风险管控、任务观察和外委,技防措施可细分为增设作业步骤和增购设备。

表1 作业风险管控措施

2.4 完善作业现场管理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地实施,需要明确作业现场管理的监督机制,以可查阅、可检验的记录,通过PDCA 循环逐步实现对中高风险的更好的控制,详见表2。

表2 作业现场管理监督机制

2.5 作业成本评估

为了在保证风险管控有效的基础上,综合降低作业风险的管理成本,需要分析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做出优先级判断。对于风险值较高,同时其成本因素和纠正程度的乘积较低的风险,其对应控制措施应优先进行。

图1 作业风险成本分析

如图1 所示,应该优先控制变电运行专业中的10kV、35kV、110kV 的母线停送电操作和110kV、220kv 的旁路代主变操作共8 个作业任务中产生的中风险,其次控制变电运行专业中的220kv、500kV 母线停送电操作4 个作业任务涉及的中风险,而配网试验、配网运维和高压试验3 个专业的中风险应该排在最后三位。

3 结论

按照五步法的工作思路,本文建立了涵盖佛山供电局输电、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继电保护等16 个专业的作业风险评估数据库,并在识别和梳理作业风险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并优化了针对中高风险的管控措施。为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地实施,明确了作业现场管理监督机制机制。通过对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的分析,总结了中高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级别,从而得以在保证风险管控有效的基础上,综合降低作业风险的管理成本。

[1] 王萍. 浅析电力作业风险评价及危险点预控[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8:303-304.

[2] 仝世渝,宋伟,石云龙.电网作业风险评估及预控系统的开发[J].安全,2012,8:40-43.

[3] 谢道忠. 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认识[J]. 云南电业, 2013,5:43-44.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变电控制措施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浅谈变电运行中继电保护问题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变电运行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变电设备差异化巡视优化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浅析土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