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是孤独的记录者

2014-01-02 16:45
南方周末 2014-01-02
关键词:句点难民营摄影记者

编者按

时间与摄影的关系,总有一种微妙而令人着迷的痛苦与痛快。一个个已逝的现场,一幕幕不再的场景,都是摄影记者曾经的意识与视觉兴奋点;而回首望去,它们更多地是让人冷静,冷静地重新观看与思量我们经历的一切。一年一度的《视觉日记》,是我们站在个人和公共的交叉点上,对这一年画下的一个句点。透过这个圆圈,我们看到,过去其实从不曾消失,而未来,值得眺望。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 图━文

每到年底,重新在一堆堆文件夹里,找寻有代表性画面的照片时,我总会陷入画面外的记忆里。一个个拍摄对象犹如困在一幅幅画面里,看着他们,我会想起自己当时走过的路,闻过的气味,看过的面孔,以及一些难以名状的思绪。感觉自己就像游走在他们的世界里,安静而孤独地记录着,而未曾参与其中。

2013年我记录过他们:年初的中缅边境难民营,4月的个旧市“毛线鸡”,雅安地震的受灾者,还活着的抗美援朝老军人们,包括年底拍摄的李嘉诚。无论什么身份,他们在我的稿库里都是很公平地用采访时间来标注文件名。而对于他们,我只是生命里一个渺小的过客,一段时间就会被忘记,就如同我从没来过。

记得当年去加沙采访完,回到耶路撒冷,和一个美联社摄影师讨论过,他拍照时不喜欢过多地被现场情绪影响,还尝试戴着耳机边听音乐边拍照。对我而言,听音乐会分神,我更喜欢用眼睛和耳朵来感受。每次拍摄任务进行时,摄影记者的精神都必须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于如何去捕捉新闻,如何去用最完美的画面来阐述事件。可以说,在采访现场,头脑风暴最厉害的应该是摄影记者。每次采访时,我按下快门的瞬间,总觉得世界仿佛调到静音模式——我像隔着玻璃看着镜头前的人们,就如站在水族馆外看里面一样。

猜你喜欢
句点难民营摄影记者
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与人为善的喜鹊
T台救美
难民营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