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治霾视阈下的河北产业政策调整研究

2014-01-02 06:16阚景阳
唐山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机动车河北京津冀

阚景阳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河北发展战略研究所,石家庄050061)

一、相关文献回顾

20世纪许多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过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教训十分深刻(见表1)。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以及东京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后,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治理成效也较为显著。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我国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表1 20世纪主要的大气污染事件

近年来,学术界对细颗粒物污染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其中,关于京津冀污染物来源、现状、趋势、治理重点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联防联治等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绿色和平与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燃煤是京津冀地区雾霾的最大污染源,占该地区一次PM2.5颗粒物排放的25%。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排放的细颗粒物,占京津冀地区一次PM2.5颗粒物总排放的57%[1]。

王跃思等学者指出,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成分比较复杂,污染物极易叠加,山前地区的污染物不易扩散。京津冀区域PM2.5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煤占34%,机动车占16%,二者相加为50%;其余50%来源于工业、外来输送、扬尘、餐饮和其他[2]。

唐孝炎院士指出,PM2.5的组分复杂,且存在地区和季节差异。目前我国大气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工业、交通、电力等生产和生活,即以人为排放为主[3]。

柴发合认为,破解污染难题,要靠两个战略,一是持久战,二是攻坚战。此外,他还提出了完善现代排污许可证制度、启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科技专项等对策建议。

侯景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林木绿化率和万元GDP能耗两个指标,与北京市三级及三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相关性较强,并就这两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4]。

二、河北大气污染加剧的原因

根据环保部数据,2013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中,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为37.5%。其中11个城市排在全国污染最重的前20位,有7个城市排在前10位,形势十分严峻。河北乃至京津冀区域大气质量之所以呈恶化态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两高一剩行业比重偏高。2012年,河北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 069.6亿元。其中,钢铁、石化、建材和电力四大行业增加值比重为56.7%,但能耗占比高达80.7%。钢铁、建材和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总排放量的64.3%和56.3%[5]。

(2)机动车数量增长过快。截止2012年底,河北省机动车保有量达1 539.5万辆,污染物总排放量高达647.8万吨,其中70%以上来自黄标车。2012年,河北省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76.1万吨,其中机动车排放量高达54.8万吨。

(3)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石家庄、邢台等城市受太行山阻隔,市区大风次数较少,逆温天气较多,年降水量偏少,热岛效应明显,污染物聚积在大气层底部,不易扩散[6]。

(4)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河北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2012年煤炭消耗占一次能源消耗的8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3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比重偏低。

面对大气污染难题,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适时启动了“六六四三”工程,力争到2017年压减6 000万吨钢铁、6 000万吨水泥、4 000万吨煤、3 000万重量箱的平板玻璃的产量。2013年,全省淘汰、改造燃煤锅炉3万多台,淘汰黄标车57.8万辆。在此基础上,建议进一步细化完善产业政策,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建设美丽河北,维护京津生态安全。

三、相关产业政策建议

(一)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见表2)。河北煤炭消费比重相对更高,因此必须降低燃煤消耗,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1.确保天然气供应

根据燃煤削减计划,京津冀区域每年降低煤耗约2 000万吨,而国内天然气产量、管道运输和储存能力相对不足,供需缺口较大。因此,从全国来看,应扩大天然气进口总量,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完善相应布局。就河北而言,建议依托新奥集团等能源企业,完善大中城市缺乏储气和应急调峰设施,确保按时完成削减燃煤这一艰巨任务。

表2 2012年部分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

2.规模化推进光伏应用

河北是光伏制造大省,却不是光伏应用大省,装机规模偏小。因此,应抓住国家重点扶持光伏应用的有利机遇,依托英利集团、晶龙集团和新奥集团等龙头企业,强力推进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光伏产业强省。

3.合理开发生物质资源

目前,国内生物质资源开发进程相对缓慢,生物质成型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质发电等规模化应用程度均有待提升。河北是农业大省,生物质资源丰富,建议制定专门规划,重点研发和引进生物柴油、丁醇和纤维素乙醇技术,并根据产业现状、技术水平和原材料供应半径,有序推进生物质资源利用产业化。

此外,建议在地热资源集中区域,推广雄县模式,规模化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在京津冀鲁豫火电项目限批的情况下,适度发展核电。

(二)完善汽车产业政策

1.明确技术攻关重点

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可以选择研发新技术以降低油耗并推进燃油质量升级和使用清洁的生物燃料。目前来看,电动车需求主要来自地方政府和公交部门。乙醇和沼气作为车用燃料,减排效果理想,但产业化进展同样缓慢。测算表明,我国成品油全部达到欧V标准后,机动车尾气中的PM2.5含量可降低90%以上,有助于大气质量的改善。因此,研发节油技术和实施油品升级相对更具有可行性。

2.控制机动车数量

近年来,各地机动车保有量大幅攀升(见表3)。以石家庄为例,截至2010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60万辆。作为特大城市,洛杉矶和东京发生光化学烟雾时,机动车保有量也只有200多万辆。因此,对于污染不易扩散的石家庄等城市,建议适度控制机动车数量。

表3 主要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截至2012年5月)

3.支持炼化产业升级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到2017年底,国内燃油全面实施国V标准。目前,北京已开始执行这一标准。按照要求,2015年底之前,天津和河北的重点城市也将供应国V标准汽、柴油。从炼化产业来看,炼厂改进生产工艺会增加成本,也需要一定周期。因此,建议加强与中石油华北石化、中石化沧炼、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和中海油中捷石化等企业的沟通协调,协助其完成加氢脱硫等设备升级改造,扩大国V标准成品油的生产,优先供应京津冀市场。同时,争取在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市县和环首都县市率先供应国V燃油,缓解出京车辆燃油混合问题。

(三)优化提升相关产业

1.扶持省内环保产业

根据河北环保产业协会的相关资料,河北水污染防治企业实力较强,其次是大气污染防治企业。尽管拥有先河环保等知名企业,但总体来看,河北环保产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薄弱。建议加强对相关企业的信贷扶持,提升省内环保产业竞争力。

2.优化重化工业布局

根据中科院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两高产业”转移到沿海地区或京津冀以北和以西的高海拔地区,减少由偏南风带来的京津冀区域污染,便于一次污染物扩散和沉降。因此,金融、环保和发改部门,应严把重化工项目选址关,有效遏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3.促进工业提档升级

建议京津冀三省市制定绿色信贷指导目录,优先支持风力发电、城市污水处理、火力发电厂燃煤脱硫、高炉和焦炉尾气回收利用等项目。鼓励传统行业的重点企业,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实施技术升级改造,协调金融部门落实相关信贷支持政策,促进工业提档升级。

(四)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1.找准河北自身优势

当前,河北在人才、科技和高端产业方面,都难与京津比肩,但河北经济总量可观,人口众多,腹地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所以,河北应抓住机遇,发挥腹地优势,与京津加强基础设施对接,承接产业转移,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全面推进经济协同发展。

2.培育新型经济模式

当前,临空经济、高铁经济和自贸区成为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河北应抢抓机遇,依托首都第二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借鉴爱尔兰香农、美国孟菲斯、荷兰史基浦,以及郑州新郑等临空经济区的成功经验,积极发展临空经济。联合天津港和北京市,依托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加快京津冀自贸区的报批工作,打造区域性大宗商品集散中心。

3.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目前,北汽黄骅汽车产业园项目已达产,解放军总医院涿州保障基地项目已动工,北汽现代、大红门批发市场等项目正在选址过程中。河北应充分利用沿海滩涂资源优势和海水淡化技术,将京津冀区域部分工业项目向沿海转移,依托涿州、固安和廊坊北三县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北京产业和项目,形成产业梯次转移,实现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局面。

(五)拓展绿色金融业务

1.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信贷

河北各地市产业结构不尽相同,建议结合各地市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石家庄与廊坊金融业基础较好,绿色金融试点可以先行一步,进而辐射带动全省。同时,以保定、石家庄、秦皇岛建设低碳城市为契机,发放节能服务商(EMC)贷款。针对唐山和邯郸的钢铁产业、保定的新能源产业、张家口的风力发电产业等,制定相应的绿色信贷方案,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2.鼓励排污权交易和碳交易

目前,全国碳交易试点已在深圳等7省市展开,河北也是排污权交易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建议依托河北环境能源交易所,加强与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和深圳市等碳交易试点省市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加强碳资产管理,积极参与碳汇交易,采用市场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

3.深入实施绿色保险工程

2013年1月,保监会和环保部颁布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试点逐步展开。目前,保定、石家庄和沧州等地已启动了绿色保险试点。建议继续深入推进绿色保险工程,在环保不达标市县重点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

此外,建议各级政府落实绿色采购制度,尽快完成碳排放量的核定核查和排放监测等基础工作,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全面推进节能减排,促进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河北经济的绿色崛起。

[1] 绿色和平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气候第五工作小组专家.雾霾真相——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解析及减排策略研究[J].低碳世界,2013(22):21-23.

[2] 王尔德,茅玮涛.北京PM2.5原生排放源五成来自机动车[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06-11(22).

[3] 冯永锋.人为排放是造成灰霾的主因[N].光明日报,2013-01-14(10).

[4] 侯景新.北京空气质量调控的空间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1):72-75.

[5] 阚景阳.“美丽河北”视角下的绿色信贷政策研究[J].河北金融,2013(8):6-8.

[6] 阚景阳.PM2.5监测、防治及对河北省的政策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3(1):40-44..

猜你喜欢
机动车河北京津冀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让机动车交通安全统筹更
由一起厂内机动车事故引发的思考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