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古诗,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如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蕴含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的”的深刻哲理。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一首诗短短几句或包含一个故事,或蕴涵一个道理或影射着一幅画。如果学生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因为每一首古诗中的字音字意与现代文差异甚远,古诗的年代和历史背景又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创作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或源于战乱,或源于隐居,或源于离别。这些都为古诗教学设置了障碍。古诗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不脱离语言训练,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情境熏陶、情感教育、想象教育;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解字词的方法,整体理解的方法,推敲品味诗的语言进而想象意境的方法,指导朗读的方法。因此,“以学法指导为骨架,以情境教学为血肉,以语言文字为基础”是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解字词、会诗意、诵诗句促使语言训练
欣赏古诗语言、意境美,必须读懂诗句先过语言关。这是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语言训练的方法是:理解、翻译(把书面语言翻译成口头语言)、复述、朗诵,从而达到积累活用,内化为自己语言的目的。古诗语言非常简洁,和现代汉语不同的是它多是单音节词,所以要教学生逐字落实理解,从而读懂诗句。解字词可以指导学生把单音节词准确理解后翻译成双音节词先明基本义,再理解含义;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望—远看;日—太阳;照—照耀……;先懂在诗句中的意义,再推敲文学意义。如“生”是“产生”的意思。提问“诗人怀疑瀑布是从哪里飞落下来呢?”来推敲出“落九天”的结构及含义。
明诗意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是一个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从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第一环节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在整体上把握全诗。
语言训练有识形、解义、运用的训练,也有以声传情的训练,通过诵读,使优美的文学作品深入内心,古诗教学尤其讲究诵读。应注意指导小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应分作三个音节停顿;读“飞”时声音高扬,以体现瀑布的凌空气势和飘逸情态;读“直下”时快读,体现由高而低的坠落感;而“三千尺”则指导学生放慢节奏,以体会落距之长,诵读的声音、节奏疾徐抑扬,可以使小学生获得非常形象的感受。
二、欣赏意境创设情境
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从以下几种方法中帮助小学生进入意境。
1、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在教学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引导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诗中所写事物的兴趣,再导读回忆讨句,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诗境。
2、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用以下方式赏析诗的语言会取得好的效果。一是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先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让学生从“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的问题中理解意境,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意境中理解到“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去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二是换词对比,体会意境。
3、以图配诗,感受情境。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知诗的表现手法,可采用古诗配画法进行教学。《草》的每一句就是一个画面,可分组让学生给诗句配画,然后把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指导朗读,体会情境。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课接近尾声时,边放音乐边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读得如同和诗人一道在观赏庐山瀑布的美景。
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三、以学法指导为纲贯穿教学过程
“教会学生学习”是当前教育科研关注的课题。任何学习方法,无不呈现为一定的操作程序。所谓操作程序就是学习方法的动态展开。那么学习古诗应是怎样的操作程序呢?按照古诗的内在逻辑,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我们可以把古诗的操作程序归纳为:解字词——明诗意——赏意境——诵诗句。学生凭借这一学习程序,就可以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解字词、明诗意的方法指导。一般古诗的字词、诗意对小学生来说都不难理解,因此,“解字词、明诗意”这两步的教学并不是难点,在学诗句的时候,先解释古诗的第一、二句中的字义,然后将全句口释一遍。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教”学生。然后以所教诗句为例子,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学生自学三、四句诗,并以汇报的形式检查学习的效果。这样做,不仅举一反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中去探索,去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避免了教师在串讲过程中满堂灌、注入式的出现。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
2、赏意境的方法指导。古诗的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所创造出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古诗讲究的是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创造意境。
3、诵古诗的方法指导。古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何使学生“美读得其法”,教学分三步进行:一是首先要确定基调,让学生带着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去读;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三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掌握方法。
总之,教学中要按古诗学习的程序进行。长期坚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路子,就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