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职生就业问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死存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尤为重要。借编制我校五年制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为契机,作者结合长期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思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教育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高职生就业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目前已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弥补五年制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标准的缺失,我校组织相关教师承担了就业指导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笔者借编制《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标准的契机,联系就业指导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思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研究。本文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三方面展开探讨。
1.课程目标
高职院校首先要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我校采用的马能和主编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教材,确定其教学目标。《就业与创业指导》是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走向社会前所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德育课程,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势,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准备、就业维权、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及创业知识和创业意识的指导等方面教育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门基础课程。《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基础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通过本门课程教学,学生在三个方面实现发展。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清晰地了解自身角色特性、未来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具备自我认识与分析能力、信息搜索与管理能力、生涯决策能力、求职就业能力,增强适应就业市场竞争的能力等。同时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能力,比如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态度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愿意为实现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做出努力的积极态度。
2.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版本很多,结合我校采用的马能和主编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教材,完善教学内容设置,把教学内容整合为六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是职业意识观念养成和职业生涯指导模块。通过此模块的教学,学生能了解所学的专业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为下一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并且能充分认识自己,培养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念。同时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树立规划意识,帮助他们科学地分析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培养提高他们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这是他们学习知识、培养素质、增强能力的有效动力。
目前这一模块在马能和版教材中的第一章,四年级学生使用。笔者建议安排在学生入校之初更适宜,目的是让学生从入学之初就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定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学生只有确立了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
第二模块是职业素养养成模块。通过此模块教学,学生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求职者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兴趣和职业心理进行培养。
第三个模块是就业准备、求职技巧模块。这一模块具有现实意义,教学首先使欲就业学生克服一些就业前的不良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轻装上阵;其次教授具体的个人求职简历、自荐信的制作,帮助他们形成完善的个人简历和自荐信;最后对他们进行求职技巧、面试礼仪、面试技巧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在今后应聘的过程中能更加从容。
第四个模块是就业政策和权益保护模块。通过此模块的教学,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为实现顺利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不少侵犯和损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将《劳动法》、《合同法》、《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暂行规定》等有关文件和规定等讲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签订一份合理合法的合同,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的情况下,能够采取诉诸法律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个模块是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实施模块。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敢于创业;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懂得如何创业;教授学生如何制订一份创业计划,如何实施,以及在创业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将创业由想法变为实际行动。
第六个模块是角色转变、社会适应模块。教学使学生明确学生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差别,学会克服在角色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尽早适应新岗位的生活,顺利实现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尽早适应社会。
3.课程教学形式
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在于实用性、功利性、自主性、个性化和实践性, 他们对在实际生活中有应用价值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对那些纯理论性的只是或者是系统性很强的知识没有太大兴趣。因此不能单纯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而应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多多采用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讲故事、辩论等教学方法。
另外可以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来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户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生存训练等;举办各种模拟面试、简历大赛、求职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就业经验交流会等;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实习岗位上,提高就业能力;成立职业发展与就业教育相关社团;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帮助,如建立创业工作室、创业科技园等。
例如,我们在教授“职业与专业”时,邀请各系科主任、专业教师、已参加工作的优秀毕业生进行专业介绍,使学生真正了解他们的专业能力要求、专业就业方向和专业就业形势。在讲授就业准备、求职面试这一章时,就所教学的班级举行班级 “电子简历大赛”,并针对大赛进行点评,让学生学会如何制作成功的简历,如何通过简历展示自己的优势,规避自己的劣势,在讲授求职面试知识和技巧时,可在班级开展课堂模拟面试,课前分配角色,布置任务,课堂模拟面试,学生得到了锻炼,效果很好。这一活动可以在全校有组织地开展,效果会更佳。在讲授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在全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鼓励学生完善自己的人生规划。
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深入思考和研究,研究就业指导教学应如何突出它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马能和主编.就业与创业指导,2008.4.
[2]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