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约农村体育健身的因素

2013-12-31 00:00:00陈爱国
考试周刊 2013年105期

摘 要: 现阶段体育健身已成为人们比较重视的一项健身活动,而农村体育健身在体育健身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就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重视农村体育健身的发展,对加快农村的建设具有相当大的意义,与国家的发展也息息相关。

关键词: 农村体育健身 发展前景 制约因素

1.体育健身的意义及作用

1.1体育健身的意义。体育具有强身健体、娱乐及教育、政治、经济等功能。但是自从体育产生以来,强身健体及其娱乐自始至终是体育的主要功能。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体育健身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日趋重要。体育健身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1.2体育健身的作用。运动生理学指出,体育健身过程是人有意识地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其一,通过体育健身可以增强自身体质。科学家提示:体育健身能增强体质是由于身体活动引起能量物质的消耗,随后便能引起同化作用的加强,可使体内组织细胞得到更多补充,合成新的物质,使有机体获得旺盛的活力,从而促使机体得以发展和发达,体育健身是经过科学处理的身体活动,可使机体向着完善的方向转化。其二,通过体育健身还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增强责任感,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发展人的身体素质,扩大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范围,使人的身心在健身的同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农村体育健身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2.1农村体育健身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至六十年代初,是我国农村体育的第一次繁荣期,当时开展农村体育的基本思路是:“服从生产,坚持业余、自愿原则,开展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在农村体育的第二次繁荣期开始于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农村体育更是取得了全面发展,农村体育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得到加强,强化了政府对农村体育健身工作的领导职能。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农村居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场地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在多种形式的作用下日益增强。随着体育社会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也正在形成。客观评价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体育,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农村体育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体育文化需求,体育在增强农村居民体质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2.2农村体育健身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国家对农村的关注日益提高,农村体育健身的发展前景也逐渐变好。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的任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子系统,开展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是我国必不可少的一项惠民政策。由此可见,政府对农村体育健身日益重视,农村体育健身将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推广。

3.现阶段农村体育健身发展的制约因素

3.1文化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绵延千百年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体育文化),对群众体育活动内容的产生和发展,对人们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乃至体育健身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有了彻底改变,但历史沉淀下来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失,它仍然影响着传统的中国人,尤其是生活在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信息闭塞地区的农民群众,加之本来就缺乏时间、技术、条件方面的支持,不可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因而广大农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的淡薄,对体育健身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是造成体育健身在农村推广的制约因素之一。

3.2经济因素。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群众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及由此而引发的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经济对群众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经济制约着体育经费投入水平;(2)经济制约着体育消费水平;(3)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体育需求。然而在农村,真正涉足体育健身的是那些富裕阶层的人们。其他人群,每年除了参加屈指可数的传统体育活动外,对体育几乎做“壁上观”。在贫困地区,当地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在此项主要任务之前,根本不可能把发展体育活动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发展农村体育健身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

3.3自身因素。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大家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参加体育健身锻炼。从而导致人们体质的下降,加上思想上对体育健身没有正确的认识,体育健身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加强农村体育健身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钟明宝.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1996(4):11.

[2]王健,胡庆山.以人为本——农村体育“科学发展"的新理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1602-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