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机构纷纷试水教育领域。面向学校教育的数字产品市场风生水起,电子书包就是一例。文章总结梳理了电子书包的现状,对传统出版机构在电子书包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以期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稳健跨越。
关键词 电子书包 试点学校 教育信息化 双平台
雷俊林,山西教育出版社社长。
2010年10月,我国第一个电子书包试点项目在上海虹口区启动。至此,电子书包项目建设实验在全国广泛推广,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南京、青岛、西安、温州、宁波、太原、杭州、郑州、昆明等地都在进行电子书包试点。据统计,我国拥有约3.2亿中小学生,在这个庞大人群背后,电子书包行业的市场潜力近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山西教育出版社也于2011年开始电子书包研发,并承担了山西省教育厅“组组通”环境下的“双平台”项目。2012年9月完成了《问题导学E课堂》1.0的开发,该平台旨在打造“人人通”环境下的“无界课堂”,实现基于“问题导学”背景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个体检测反馈”等多项教学功能,满足个体“泛在化”的学习需求,现已在山西省和重庆市共计18所初高中试点学校运行。
一、出版机构纷纷试水电子书包
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明确将电子书包列入新闻出版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2011年11月,电子书包企业联盟在上海成立;2012年12月,全国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第六次全体工作会议召开,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标的标准研制、产业发展和教育创新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积极有序地推进。
近几年来,众多出版单位看中电子书包的市场潜力,纷纷在电子书包市场试水。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合资成立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天闻数媒电子书包项目于2011年8月启动,是国内首个全方位涵盖云终端与内容产品的数字化教育整体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包括了云设备、云存储、云平台软件,也包括网络设备、电子书包终端、课堂操作软件、电子教材、电子课本;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与北京人教希望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金蟾软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电子书包项目,融合“教育内容+移动终端+服务平台”的内涵,目前项目正在研发、试点、推进中;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12年发布了其最新数字出版项目“人教数字校园”,该项目是人教社针对教师教学和教务管理而推出的一整套数字校园解决方案,具有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环境开放式、评价支撑形成性、服务交流交互式、教学管理高效率等显著特点。另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浙江出版传媒集团、山西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外研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依托自身教育资源也在开发电子书包。[1]
二、电子书包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1. 行业标准亟须规范
目前,电子书包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无论是终端、平台还是资源,各厂商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技术进行研发,没有统一接口,导致相互软硬件不通用,其结果必然给参与的厂商和出版机构带来一定的风险和资源浪费,从长远发展来看,标准的不统一会严重制约电子书包的发展。[2]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子书标准工作组联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于2010年成立了“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到目前为止,已召开了6次全体会议,虽然有关电子书包的电子课本、虚拟学具、学习服务、学习终端标准都在紧锣密鼓制订中,但短期内很难有统一标准。
2. 来自家长的担心
电子书包轻便环保、内容丰富、灵活生动,促使学生利用信息化的工具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变更现有的学习方式,为家长所普遍认可。家长们担心的是,长期使用电子书包会损害孩子的眼睛,导致视力下降。另一个人们关心的是书写能力退化问题,担心孩子可能因使用电子产品而形成依赖,导致书写能力减弱,也担忧学生迷上电子书包而因此减少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性格障碍,产生交际困难等问题。[3]
3. 全面推广还有难度
无论是上海的虹口区和闵行区,还是南京市,试点学校的电子书包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政府投入,免费向学生提供。一旦全面推广,政府是不可能为所有学校长期埋单的。对于大部分家庭,为学生购置一个两三千的PAD,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目前从事电子书包平台开发的厂商越来越多,但真正得到市场认可,并适合学生使用的产品却很少。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虽包括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素材,但基本上都是资源的堆积,缺少系统化和碎片化的编辑整理,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相去甚远。教育机构在电子书包的采购上,主要用于终端,平台和内容所占比例非常低,这也导致平台和内容提供商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网络资源的限制也阻碍着电子书包的推广。目前试点学校仅一两个试点班或一个年级使用电子书包,一旦全校上千学生使用的话,如何保证网络的顺利畅通,相互不受干扰,现有的技术和网络条件也面临新的考验。[4]
三、如何积极应对电子书包
1. 发挥出版机构的内容优势
电子书包产业链中,主要由终端、平台、内容三个部分组成,出版机构切记不要全面涉足,重点做好擅长的内容。当前软硬件技术已不是什么问题,而电子书包的真正核心——内容资源发展还比较滞后。随着电子书包的普及,数字化内容的更新与提供,将成为电子书包未来的最大盈利模式。
在数字化内容的研发上,出版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在传统教材教辅出版方面的优势,不只是出版传统内容的电子版,更要侧重于内容的立体化、多媒体化、碎片化,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加入更多的错题收集、个性化学习、及时反馈指导、互动式教学等元素,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内容。[5]
2. 内容研发要因地制宜
山西省的课改学校教学模式为“问题导学”模式,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一核心展开,主要环节包括学生自学、小组学习、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山西教育出版社围绕山西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发了《问题导学E课堂》。
电子书包与新教育思想吻合。新教育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参与,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听者。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基于“组组通”环境下“双平台”新课堂,就是人人参与的课堂,小组讨论、全班同学展示,颠覆了传统授课模式。
3. 和电子书包软硬件厂商积极合作
电子书包是一庞大的产业链,合作共赢才是关键。电子书包的实施,涉及终端设备、网络环境、系统平台、内容资源等多个不同领域的各方协调配合,特别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各领域积极推进,在一个互利共赢的环境里,以最开放的合作心态来推动电子书包领域的发展。
对于出版机构来说,内容的数字化研发需要平台的支持,而大多数出版机构没有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更多的是和一些软件厂商合作,而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软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给出版机构的选择增加难度。在选择软件厂商合作时,建议选择至少有一年以上的试点学校、得到老师和学生认可的厂商合作。同时,高质量内容的缺乏,已成为软件厂商推广的最大瓶颈,因而和出版机构合作是其很好的一个途径。
4. 重内容轻形式,重课外轻课堂
电子书包旨在为学生减负,提高教学效率,跨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如果有些环节使用不当,反而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如课堂上的互动讨论、举手发言,师生面对面可直接完成,而通过电子书包来完成就属多此一举。而课前预习、随堂练习、课后作业通过电子书包既可长期记录学生的学业情况,又可即时给老师反馈。
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组长祝智庭教授认为,就目前各地展开的试点工作来看,电子书包应用试验的重心大多聚焦于“课堂”上教与学的变革,对于真正需要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课外”“校外”非正式学习仍没给以足够力度的支持。有的试点受电子书包应用思路的桎梏,在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强行引入电子书包,常常把一堂很好的传统课堂教学改得面目全非。
参考文献:
[1] 杜恩龙. 中小学教材出版社如何应对电子书包的挑战[J]. 出版发行研究,2012(3).
[2] 游建强. 电子书包的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J]. 出版参考,2012(3).
[3] 马莹. 电子书包:如何做好内容是当务之急[N/OL]. 中国图书商报.http://www.bkpcn.com,2013-05-20.
[4] 向晋榜. 电子书包的现状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6).
[5] 电子书包应用到教学面临的十大挑战[EB/OL]. 中国教育装备网. http://www.ceiea.com/html/201212/2012121411224176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