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人,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杨雄讲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字如其人”,意谓人与字,字与人,二而一,一而二,如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
苏轼在《唐氏六人书后》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走”,草书则像人“跑”。他在《论书》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他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这不能不说是对“字如其人”理论的一种创见。
书法是由人来书写而成,自然会与人的自身有关联,从一个人的字可以看出其性格。因为在书写的每一个字中,都融入了书者的情感和神韵。俗话说,字如其人。意思是说,字与人的性格和品行是有相似之处的。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说是完全准确,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书法与人的性格和品行是有关联的。豪放者字体奔放舒展,拘谨者字体紧而工整,随意者字迹潦草不规等等,都是字与人的紧密联系。一个人不管他写的书法是否优劣,但每个字都是注入了书者情感和灵魂的产物。
毛泽东的书法气势磅礴,宏大奔放,气韵飘逸,舒展豪放,是千古难觅的狂草艺术,也是传至千秋的书法经典。有关方面曾评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之一。这并非是盲目崇拜。毛泽东的书法与他的性格是有相似之处的。毛泽东的性格豪迈、博大、洒脱。他的书法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在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冲参观,看到了毛泽东少年时代所书的正楷书体,字写得很规范,一笔一划很见功力。看来毛泽东在少年时代曾很好地临过帖,这为他后来写草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于毛泽东是何时由正楷演变成狂草的,不得而知。但与他走向社会后,性格和人生追求发生变化不无关系。毛泽东是在研习了张旭、怀素等狂草大师的基础上而自成一家的。在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中确实能看到张旭和怀素等狂草大师的“影子”,但毛泽东确实已形成了自己独树帜的狂草艺术风格,是标准的“毛体书法”。
宋代名将岳飞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个水平不俗的词人和书法家。其笔力雄健、劲道挺拔,写得很有“骨气”,与他的品行是相辅相成的,表现出一种正气凛然、刚正不阿的神韵。在杭州的岳王庙里,有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极有气势,颇富神韵。
在中国的历代皇帝中,有大多数人字写得很不错。身在皇宫,他们从小就有练字的便利,而且有名师指点,自然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他们当中,书画造诣最高的要数宋徽宗赵佶。赵佶这个皇帝虽然当得不成功,但他在中国书画史上可占有一席之地。赵佶不仅以画花鸟画闻名,而且他的书法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赵佶的书法自成一体,被称为“瘦金体”。他的书法看上去很美,给人一种“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感觉。赵佶的书法又看上去很“媚”,如果形容岳飞的书法艺术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赵佶只能算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一个笔势雄健,一个运笔委婉。从中也能看出他们在性格和品行上的差异。
清代的“书法皇帝”当数康熙、乾隆二位。康熙皇帝的书法,大气厚重,章法明隽,这应与康熙大帝的豪迈之气是相辅相成的。乾隆的字写得潇洒飘逸,道美回环,这与乾隆潇洒飘逸的性格是很贴切的。这二人以博大胸9uKM2F3PdT4sxb7C5gPcqQ==怀和超人胆识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康乾盛世”。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字写得有名气的人不算少。贾平凹的书法名气大。在古城西安,到处可以看到贾平凹的题字。贾平凹的字古拙质朴,丰腴厚重,这与他的性格很相似。我曾与贾平凹有过不多的交往,他这个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看看贾平凹的人,再看看贾平凹的字,很容易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真是字如其人了。陈忠实的字写得峻拔厚重,比较洒脱,与他的性格很相似。他为人豪放,平时喜欢喝高度酒,抽雪茄烟,有关中汉子的豪侠之气,其书法和性格很是和谐。
莫言十几年以前开始练习书法,平心而论,那时他的字写得很一般。如今再看莫言的书法,真有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莫言的书法舒展飘逸,清俊劲爽,疏密有致。客观地说,莫言的书法与他的性格不太一致。因为莫言是一个性格内向、处事谨慎的人。但你在读了莫言的作品后,就会感受到莫言的书法与他的文学作品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他的书风与文风是很契合的。
在娱乐圈,书法写得比较好的明星也大有人在。唐国强酷爱书法,浸淫书法艺术数十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书法风神飘逸、挥洒流畅。唐国强时常饰演帝王和领袖,导致他的气质上有所变化,显得大气厚重。他的书法宏大奔放、峻拔厚重,这与他的性格是很贴切的。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说。意思是说唐代书法家注意法度,宋代书法家则更在乎意境。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免有点以偏概全。像唐代的大书法家张旭和怀素等,他们的狂草豪放激越、气韵飘逸,而且他们的不少名作都是在醉酒的状态下写出来的,如怀素的《自叙帖》,是草书中的经典之作。其章法如有风涛之势,给人一种汪洋姿肆之感。他内心世界的变化通过草书体现了出来。当然,草书并非是无法度,是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在潦草的书写中寻求变化,去体现书法精神。因此,写草书者一般性格旷达、洒脱,否则就无法写好草书。
李白斗酒诗百篇,说明酒在李白从事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但酒与书法家也会结下不解之缘,像王羲之、张旭、怀素等书法大师,都是好酒之人。怀素还有一个“醉僧”的雅号,从这个雅号中可以看出怀素是一个好酒贪杯的人。酒后往往能显示一个人的真性情,所以酒后的书法往往会出珍品,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醉酒的状态下写就的。这种状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后来王羲之又反复寻找这种状态,就再也找不到了。所以,《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巅峰之作,不仅别人难以超越,他自己也无法超越。说明王羲之当时在书写《兰亭集序》时已经达到意神合一,是这种巅峰的状态成就了书法经典。
其实,书法与人的性格的关系,在人最初写字时就已决定。书法家在选帖时,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性格和气质来选取的。有一位书法家说道,什么性格就学习什么书法,反之则不能成功。有一个书法爱好者练习书法多年,而且下了苦功夫,但就是无法突破自我,为此十分苦恼。后来一名师指点他临摹—下王羲之的《十七帖》试试。未曾想,他写后有如神助一般,感觉出奇得好。事后他感叹地说,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我说性格决定书法的选择,但书法却也可以协调人的性格,这就是书法的特色。
的确,并非是所有的书帖都适合你。书法是栖息心灵的空间,书写者必须要与自己的心灵打成某种默契。这同时也说明了书如其人的道理。书法不是小技,而是大道。书法又让人感到很神奇,一枝毛笔可变化万端,可达到“重若崩云,轻若蝉翼”的境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历代的书法大家中,多是品行高洁、情操高尚的人。书品和人品是紧密相联的,所以字如其人也是颇有道理的。
编辑 杜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