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拳王”邹市明

2013-12-31 00:00:00田亮
环球人物 2013年10期

“邹市明,快使出‘降龙十八掌’,打倒他!”澳门威尼斯人酒店金光综艺馆的看台上,某位观众的一声吼,逗得全场大笑。邹市明虽然没有那功夫,但凭借积极跑动、动中有攻的“海盗式”打法,在4月7日凌晨以点数优势战胜墨西哥对手,赢得自己正式转入职业拳击后的首场胜利。现场近万名观众的呼喊声一边倒,都在为这位中国最知名的拳击明星助威。

作为北京和伦敦两届奥运会金牌得主、3届世锦赛冠军,邹市明被称为“金牌拳王”。然而在拳击界,奥运会和世锦赛均属业余比赛,要想成为真正的拳王,必须在职业拳击赛场获得金腰带。正如邹市明自己所言:“拿了金腰带,人生才更圆满。”

让外国选手找不着北

第一次看到邹市明的照片或影像资料,很多人都会心生疑虑:他这么瘦小,居然能拿拳击冠军?事实上,现在也只有1米62的邹市明从小就被人看不起。

1981年5月18日,邹市明出生于贵州遵义一个普通家庭,小名叫小宝。父亲是航天工程师,工作很忙,平日都是母亲照顾小宝。母亲本想要一个女孩,看到小宝外表秀气、母亲索性把他当女娃养,时常给他化化妆。

瘦弱的邹市明在学校经常被欺负,连同桌的女生都能把他抓伤。在家他也经常挨打。身为幼儿园老师的母亲每天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调皮,都能耐心教育,可遇到小宝不听话,却怎么也压不住火,经常抬手就是一顿打。对此,邹市明笑着说:“其实我妈那是在教我拳击,她才是我的启蒙教练。”

邹市明的文化课成绩一直不好,母亲只得在他读初二那年把他送到了武术学校,“当时想法很简单,希望他毕业以后能做个体育老师,有个铁饭碗就行了。”为了不受欺负,邹市明欣然接受了母亲的人生规划。

到武术学校没多久,邹市明就觉得不过瘾。“武侠片里那一招一式多潇洒啊!可我再看看自己,每天就是站木桩,动也不能动,不到一个月就没了兴趣。”邹市明瞒着父母偷偷练起了拳击,拳击班的教练也看中了他的灵活性。直到后来拿到省级拳击比赛的亚军,邹市明把一枚银牌放在家人面前时,他的父母才知道真相。

1997年,邹市明进入贵州省体工队。每次回家路上,邹市明都会走遵义最繁华的丁字口大街。“那条路人多,很挤,我的躲闪步法就是那样练成的。”2000年,已进入国家队的邹市明和教练张传良一起设计了一套拳法,灵活运用了邹市明的武术基础,“外国选手完全找不着北了”。2003年世锦赛,邹市明夺得男子48公斤级亚军,实现了中国拳击在世锦赛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2005年,邹市明在世锦赛上夺冠,“外国选手觉得我的拳法神出鬼没,说我是海盗”。2007年世锦赛再次夺冠,“媒体已经把我的绰号改成了‘狐狸’,他们觉得我比老狐狸还要狡猾”,邹市明笑着说。

唐·金想和他签约

在世界拳坛叱咤风云的邹市明,也一直受到职业拳击界的关注。2004年雅典奥运会摘得铜牌之后,著名拳击经纪人唐·金就联系过邹市明,希望和他签约。唐·金曾是阿里、泰森、霍利菲尔德等职业拳坛上多位明星拳手的经纪人,可以说想让谁红谁就能红,但当时作为国家队队员的邹市明还没拿到奥运会金牌,没有答应。

2008年奥运会,邹市明用139秒摘金。当被问及之后的打算时,他说:“中国人还没拿过职业比赛冠军,现在我的奥运任务已经完成了,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去努力一下。职业拳击是我更高的理想和目标。”就在这时,唐·金也再次向他伸出橄榄枝,甚至开出了第一场20万至30万美元、逐场翻番的奖金。

邹市明跃跃欲试。他开始制定起自己的职业联赛计划,甚至敲定了职业赛首秀的时间:2009年8月或10月。但后来,拳跆中心的领导希望他出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把职业赛先放一放。”邹市明果断地选择了留在国家队:“我是共产党员,国家培养了我。我是不会主动跟那些国外经纪人联系的。”

2011年,儿子邹明轩出生。“儿子满月那天刚好是伦敦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我答应他一年后一定把金牌拿来,给他做生日礼物。”邹市明说。2012年他在伦敦夺冠,实现了一个父亲的承诺。

奥运会后,邹市明从国家队退役,并于2013年1月与经纪公司Top Rank签约。这家公司之前曾代理美国拳王阿里、45岁重新成为拳王的福尔曼以及当今拳坛炙手可热的菲律宾拳王帕奎奥。拳跆中心主任常建平寄语:“他参加了3届奥运会,2金1铜的成绩非常辉煌。邹市明的转型对中国拳击队的其他专业队员来说是个激励,是一条新的出路。”Top Rank创始人阿鲁姆则兴奋地说自己有个梦,要在拳坛包装出一位如姚明在篮坛那样的拳手,“这个梦从2004年就有了,只是没有合适的中国拳手承载它,直到邹市明出现。”

中国职业拳击需要一个巨星

此时的邹市明已经错过了职业拳击最好的时光,他已经31岁了。业余和职业之间的鸿沟,即便是天才,也不可能轻易跨越。

4月7日比赛时,拳迷们都能看出来,邹市明从当年威风八面的“海盗”、“狐狸”几乎变成了“菜鸟”。非职业比赛强调最终的胜利,而职业联赛在乎的是观赏性,邹市明是以点数优势取胜,而非花钱买票的观众喜闻乐见的KO,即裁判读完秒之后,被打倒的选手不能再站起来继续比赛。邹市明的进攻手段依然使用业余拳击的跑打战术,这样对手够不着他,他却可以击中对手得分,但在职业赛场,这种防守式打法很难给对手造成真正的打击,更不要说KO,久而久之观众也不会满意。

不过毕竟是首次登场,让邹市明做到完美是求全责备。阿鲁姆倒是满怀信心:“菲律宾的帕奎奥每场至少赚2800万美元,我保证邹市明在退役前,可以超过这个水平。我相信邹市明身后的市场,不仅仅是中国,甚至东南亚的拳迷也将为他埋单。”

阿鲁姆并非恭维,中国巨大的市场几乎成了各项职业体育项目虎视眈眈的肥肉。NBA、足球、斯诺克、网球、高尔夫甚至帆船等世界上职业化程度最高、最烧钱的运动,都争先恐后地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但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在该项目上找到代言人,正是因为NBA有姚明、斯诺克有丁俊晖、网球有李娜,这三大职业赛事才在中国赚到巨大的红利。而相反,F1也早早进入了中国市场,但始终没有中国车队,也没有优秀的中国车手出现,目前只留下一个入不敷出的跑道。所以,邹市明需要职业拳击,职业拳击也需要邹市明。

其实邹市明并非中国第一位参加世界拳击职业联赛的拳击手,2012年11月,矿工出身的熊朝忠已成为中国首位世界职业拳王,但他之前鲜为人知,更没参加过奥运会和世锦赛,媒体报道中更关注的也是他的贫苦出身。

正如中国著名拳击教练刘刚所说,“只有邹市明的介入才算得上是对中国职业拳击的一次启蒙。”无疑,邹市明承载的商业价值和文化意义,远远超过对战本身。继NBA、斯诺克、网球之后,让中国观众再多一个选择。

邹市明下一场比赛将于今年6月在新加坡进行,他需要一次连胜,最好是KO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