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久美

2013-12-31 00:00:00许陈静
环球人物 2013年11期

昨晚,和报社驻日本的记者在微信上约稿,突然,只听他“咦”了一声,又传来稀里哗啦一阵杂音,我忙问:“怎么了?”过了片刻,他淡定地说:“没事,地震,掉了些书。已经收到警示短信,5级。小意思,日本哪年不震几次,习惯了……”我听了一愣,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无意识地喃喃出声:“久美!”

久美是一个可能会害怕地震的日本女人。一个月前,我随一个代表团访问日本时,她是翻译。还记得抵达东京那天,久美一见到我们,就挨个鞠躬,先递上一张印着她手机号的小卡片,再拿出一张印着地震海啸逃生指南的A4纸:“请您好好保管,这样任何情况下,您都能平安地找到我。”

我们没顾上看。当时的中日关系就像北京3月的天气一样,不再冰天雪地,但还是凉飕飕的,气氛多少有点紧张,我们心里都想给这位日本女翻译一个“下马威”。大巴驶上高速公路,男士们率先提问:“日本的高速公路收费吗?”“是的。”“收了多久呢?”“大约二三十年。”“到期了怎么办?”久美老老实实地回答:“找个理由继续收,比如说要翻新。”“那么,过节能免费吗?”久美瞪大眼睛:“还能免费?”她羡慕地说:“过节免费,可以省不少钱哦!”我们美滋滋的,颇有些优越感。

谁知一下车,久美就甩给我们一个“下马威”:“集合时间是17点30分。日本人习惯‘5分前集合’,就是比规定时间提前5分钟到。对外宾,我们不要求‘5分前’,准时就好了。”绝不能让久美小瞧我们!大家火速冲进房间、换上正装,跑得气喘吁吁,一看表,好样的,“5分前”集合完毕。大家笑着击掌庆祝,久美笑着鞠躬致谢,原本想给久美“下马威”的那种“逆反心理”,就在喘气声里神奇地变成友好了。

第二天,正是日本“3·11”大地震两周年,我们见证了纪念时刻,开始讨论:严重的地震、海啸、核泄漏后,日本还应该发展核能吗?讨论到热烈时,有人喊:“久美,你怎么看?”奇怪,久美半天不说话。大家回头看她。她咬着嘴唇,有点犹豫:“我的家乡在神户。1995年,日本发生了阪神大地震,死了6000多人,当时我在上大学。我以为这一生再不会经历那种悲惨的事了,没想到2011年的今天……”

她竟是阪神大地震的幸存者!大家一片寂静。她站起来,鞠躬道:“只要每一个生命平安活着就好。还有,谢谢中国人在‘3·11’大地震时给了我们很多帮助。”这天晚上,我们第一次认认真真看了久美发给我们的地震海啸逃生指南。

瘦小的久美有着一颗比大多数人更包容的心。一次晚餐,我们把芥末拌在酱油里,试了试,不够辣,便请工作人员加芥末。没想到,芥末送来了,工作人员却拿着麦克风走到台上,告诉我们芥末的正确吃法是抹在寿司上,最后说,“芥末只在一处小小的地方出产,是大自然赐予的珍贵资源,不应该因为吃法不对被浪费掉”。这话怎么听都带着傲慢的刺!我们极力克制心里的不悦,保持了礼貌的掌声。久美察觉出异样,她接过麦克风,开始讲解:米饭上这一朵粉红的樱花象征春天,三文鱼上那一串青绿的萝卜苗象征丰收……大家的情绪随着她的声音慢慢转移到美食上来,一顿晚餐吃完了,她始终在我们耳边说着各种趣闻,一口饭都没吃。

离开东京时,我们在机场办完手续,想和久美道别,回头一看,她还在忙碌着。我们只好破坏日本不得在公共场合高声说话的规矩,大喊道:“久美,欢迎来北京玩!”久美刚要回头,一只行李箱快倒下了,她连忙跑过去……

在北京上了大巴后,来接我们的女处长从第一排站起来说话,大家猛然一怔,以为是久美在说话。那几位给过久美“下马威”的男士也变得多愁善感了:“唉,好想念久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