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小袋褐色的茶膏倒进杯子里,或泡或煮1分钟,茶膏就会迅速溶化。茶汤呈琥珀色,细啜几口,有种道不尽的甘醇舒畅,感觉洗去了一身疲倦,进入心静如水、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4月初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期间,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第一次喝到贡润祥普洱茶膏。从2012年开始,它即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唯一的指定茶礼。在博鳌会议中心,记者遇到了云南贡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大斌。一谈到普洱茶膏,谈到其历史文化,王大斌的话就特别多:“无论你提的问题多尖锐,我都乐意回答,因为贡润祥的普洱茶膏是名副其实的‘茶中黄金’、‘帝王茶饮’,经得起任何形式的质疑。”
失传的文化遗产
对于熟悉了茶叶的现代人来说,茶膏可能很陌生。从历史上看,它没能像阿胶、云南白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今天反而成了普通人眼中的稀罕物。2004年,鲁迅之子周海婴将父亲保存的3克普洱茶膏拿出来拍卖,最终以1.2万元的价格被人买走。当时这一事件产生了轰动效应,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茶膏的悠久历史。
根据古籍记载,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公元780年,被誉为茶圣的陆羽所著的世界上第一本关于茶的专著——《茶经》正式刻印,其中提到了茶膏的概念。陆羽认为,好茶表面上一定是“含膏者皱”,这是唐代鉴别好茶的一条标准。
在陆羽去世100多年后,茶膏一词悄然出现。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就是说,茶膏外部用金丝装扮,又是贡品,显示其贵重;数量只有八枚,而不像其他茶叶以多少担计算。这是茶膏的名称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史书中。
这种茶膏其实就是土法制作的云南普洱茶膏。熬膏的方法很快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并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所接受。宋代之后,普洱茶膏又有新发展,并在清朝达到鼎盛。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工艺的基础上,对普洱茶采取了一套近似现在中药冲剂所采用的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方法,创造出一种新的“压榨制膏”工艺。从那时开始,“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正式确立。但是,由于清朝宫廷制作工艺复杂,民间无法复制,在清朝灭亡后,这一宫廷茶膏制作工艺逐渐失传。
由“宫廷普洱茶膏”而来
尽管古老工艺看不到了,但一些清宫中的茶膏珍品还是散落到民间。上述周海婴拍卖的普洱茶膏就是其中之一。此外,有心的人仍可从宫廷文字中一窥究竟。于是,2002年前后,国内开始有企业涉足普洱茶膏制作。
2003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大斌在昆明一家茶馆里认识了房地产企业家张光辉。“我们都爱喝普洱,脾气秉性也合得来,于是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王大斌告诉记者。
有一次,张光辉偶尔喝到了普洱茶膏沏的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想涉足制作领域。在做了一番市场调研后,张光辉与王大斌开始联手进军普洱茶市场。“别人可以做,我们也可以,而且要做到最好。”两人决定不惜重金研发宫廷普洱茶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工艺创新,普洱茶膏项目组应运而生。
为了找到最好的普洱茶产地,张光辉、王大斌与科研人员们跑遍了云南的60多个山头,终于选定了勐(音同猛)海、普洱两大茶区古茶山的1万多亩有机茶园供应普洱茶膏原料。项目组还根据清代御茶房文献,提出采用常温仿生浸提工艺制作茶膏。“经过70多次试验,最终选择以纯净水为介质的常温仿生浸提工艺,并获得成功。2005年4月27日,我们的第一块普洱茶膏试制成功。”这个日子至今被王大斌铭记于心。
2007年春,张光辉正式进军普洱茶市场。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下称贡润)开张营业,张光辉任董事长,王大斌任总经理。为了体现普洱茶膏的珍稀品质,公司注册了“贡润祥”作为产品商标。
两年后,“贡润祥普洱茶膏”正式投放市场,其生产标准被中国质监部门批准,并作为普洱茶膏的标准规范。这一年,贡润旗下世界首个普洱茶膏专卖店——“贡润祥茶膏”在云南昆明挂牌营业,其产品成为云南首家获得普洱茶膏QS质量认证的企业。
让茶膏成为高端饮品的代名词
“普洱茶膏就是茶饮品中的拉菲,其市场定位为高端奢侈品。”王大斌对自己产品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为什么普洱茶从茶叶变成茶膏就一下子身价倍增?其中是否有炒作的成分?对于这样的问题,王大斌显然早有准备,他介绍说,茶膏与茶叶不同。茶膏复杂的工艺汲取了宫廷普洱茶的精华,去除了普洱茶的糟粕。因此,茶膏最早的作用是药用,包括降脂、降压等。
“普洱茶膏的营养成分是普洱茶的5到8倍。每1000公斤的普洱茶叶只能生产出5公斤的普洱茶膏,所以普洱茶膏是浓缩的精华。同时,通过纳米级的工艺,充分剔除了对人类有害的重金属、农药分子以及超标的氟离子等物质,从而更加安全和健康。因此,普洱茶膏的口感非常纯正,没有普洱茶的土腥味,而茶香更为纯粹、更为国际化。”王大斌对记者解释。
2007年—2009年,正值普洱茶被资本疯狂炒作后回归理性的几年,王大斌等人选择在此期间进军普洱茶市场,显然有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自信。
“我们研发花了将近1000万元,现在仍在进行中。我们要做的是金字塔的最顶尖产品。这也是贡润祥能脱颖而出,成为普洱茶膏标准规范的主要原因。”
但是,古老的普洱茶膏是否与人们已经形成的喝茶习惯背道而驰?“现在人们生活节奏非常快,我相信身处大城市的年轻人很少会去冲水洗茶、泡茶,然后悠闲聊天,他们更多的是忙于挤地铁、上班;上点年纪的中产阶级则大多处于事业发展期,基本上是忙于处理各种事情。普洱茶膏的便捷和营养正是现代人的首选。”
对于高成本、高价格的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王大斌显得毫不担心:“都是矿泉水,依云和康师傅各有各的市场,不同消费者有不同的选择。再比如红酒,有50元一瓶的,也有好几万元一瓶的拉菲。这是品质不同造成的,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
在王大斌看来,如果不计品质,只考虑成本,可以有很多方法拉低价格,比如降低对工艺的要求,降低对茶原料的要求等。但是消费者需要好品质,而不是低价格低品质的东西。
目前,贡润祥已先后在北京、山东、河南及昆明等地成立多家分公司,并在北京、上海、武汉、大连、无锡等全国一、二线城市的五星级酒店和高端商场开设了100余家专卖店和2000多个专柜。“未来3 年内,我们要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开设600家高端普洱茶膏直营店,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贡润祥茶膏将会成为高端饮品的代名词。”王大斌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