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谁也无法想到,一场赛前被人们认为势均力敌的巅峰对决,却以4:0的悬殊比分画上句号。4月24日的夜晚,伴随着主裁判的一声哨响,4届金球奖得主梅西黯然离开慕尼黑安联球场,而在场地另一端,托马斯·穆勒则与队友们尽情享受着大胜的喜悦,他毫无疑问是这场庆典的核心人物——这位23岁的新星在比赛中独中两元并贡献一次助攻,帮助拜仁慕尼黑在欧冠半决赛首回合比赛中击溃不可战胜的“宇宙球队”巴塞罗那。
“穆勒家族”的新传奇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双雄会战中,穆勒所发挥的作用并不仅仅体现在两球一助的简单数据上。整场比赛,他用不知疲倦的奔跑和出人意料的跑位让巴塞罗那的后防线头疼不已。赛后,他当之无愧地被评为本场最佳球员。
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赞誉,穆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总有人说我踢得松懈,但是到了大比赛,我简直欲望缠身,充满动力。”
正如穆勒自己所言,大场面中,他几乎从未让人失望,成长为拜仁阵中最受信赖的战士之一。这场比赛过后,穆勒本赛季联赛和欧冠共出场36次,一共射入19球,完成12次助攻。更为难得的是,在一球千金的欧冠赛场上,穆勒攻破了所有6个对手的球门。
尽管只有23岁,但穆勒很少被人们当做一个初出茅庐的新秀。这一方面是由于他有着一副略显沧桑的成熟面孔,另一方面他总是在比赛中表现出与他实际年龄不符的成熟和镇定。
穆勒在德国属于“家常姓”。在德国足球的历史上,它也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说其平凡,是因为在德甲历史上一共有32位姓穆勒的球员,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施密特(22人)和并列第三的施奈德、瓦格纳和韦伯(各12人)。说其伟大,则是因为有德国传奇球星“轰炸机”盖德·穆勒的存在,他是世界足坛屈指可数的集体以及个人荣誉全满贯得主,一个难以逾越的足坛神话。而在他身前身后的许多位穆勒,终究难以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存。
很长一段时间里,提起足球场上的穆勒,人们唯一能够记得的就是盖德·穆勒。直到托马斯·穆勒的横空出世才打破了这一局面。身为“穆勒家族”的一员,这位拜仁慕尼黑的25号完全没有辱没这个传奇的姓氏。
世界杯史上最年轻的金靴奖获得者
作为土生土长的慕尼黑人,托马斯·穆勒1989年出生在慕尼黑近郊,不到11岁就进入了拜仁慕尼黑青训营,此后几年中,天赋和勤奋让他获得了拜仁主帅范加尔的器重,很快被破格提拔到拜仁一线队。2008年,年仅18岁的穆勒就在对阵汉堡的比赛中上演了德甲处子秀。
这个名字第一次被球迷们津津乐道,是在2009年3月11日,2008—2009赛季的欧冠1/8决赛第二回合中,拜仁坐镇主场迎战葡超豪门里斯本竞技。比赛第七十二分钟,穆勒替补上阵,并在补时阶段觅得良机打入自己欧冠赛场上的处子球,将最终比分定格在7:1。从这天起,人们记住了托马斯·穆勒这个名字,也记住了他在球场上略显瘦弱却跑位游离飘忽的身影。
随后的赛季中,他受到范加尔重用,成为一队不可或缺的球员。在他20岁生日的前一天,拜仁主场对阵多特蒙德,穆勒替补上阵梅开二度,不仅帮助球队以5:1大胜死对头,而且还打入了自己的德甲处子球,并被评为当场最佳球员。在他生日当天,他的偶像盖德·穆勒难以掩饰对这位同姓晚辈的欣赏,将他钦点为自己的接班人。
但托马斯·穆勒并没有被早早来到的掌声与欢呼冲昏头脑,如今这个年代,许多年轻球员常常会因一两场比赛的精彩发挥而被冠以“金童”的名号,随后就因为沾沾自喜而止步不前,迅速泯然众人。穆勒却并没有减缓自己进步的速度。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穆勒的职业生涯,那就是“快”。从告别青训营到成为拜仁的主力,穆勒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而他之后的蹿升速度又进一步挑战了人们的想象。
凭借着在联赛中的优异表现,20岁的穆勒被德国国家队主帅勒夫召进阵中出战2010年南非世界杯,并且被直接委以中场主力的重任。
这一决策在当时看起来多少有些冒险,毕竟穆勒只打过一个完整赛季的职业联赛,此前从未有过国家队进球记录。对于这个安排,德国国内到处都是反对的声音。但在第一场比赛中,穆勒就平息了人们的质疑,帮助球队4:0大胜对手澳大利亚。
随后的一个月里,广阔而充满阳光的南非大地成了穆勒尽情向世人展现自己足球才华的舞台。在对阵死敌英格兰的1/8决赛中,穆勒独中两元,将比分锁定在4:1;随后的1/4决赛,穆勒再进1球,用4:0的悬殊比分将马拉多纳挂帅、梅西领衔的阿根廷队送回了老家。而在最后一场三、四名决赛中,穆勒打进了自己的第五粒进球,不仅帮助球队锁定了世界杯季军,也使自己包揽了金靴奖和最佳新人奖,并就此成为世界杯历史上获得最佳射手这一称号最年轻的球员。
在这届世界杯上,年轻而充满激情的德国青年军大放异彩,新人辈出,而穆勒无疑是当中最受人瞩目的一个。
托马斯·穆勒与张扬霸气的前辈盖德·穆勒相比,球风并不华丽,但他信奉勤能补拙的道理,称得上低调实用。在球场之外,穆勒也一以贯之地保持着勤恳低调的个人风格,每天折返于家与训练场之间,行色匆匆,因为他知道,自己还很年轻,前面的路还很漫长。
德国青春风暴的领军人
世界杯的火热势头逐渐褪去,穆勒又回到了德甲联赛的舞台。接下来的时间,对穆勒来说是一段蛰伏沉潜的日子,在拜仁慕尼黑新主教练海因克斯的执教体系下,穆勒的战术地位有所下降。海因克斯一直在穆勒、克罗斯和罗本3人的取舍上举棋不定,穆勒甚至一度沦为边缘人。可这正是一个年轻球员在成长道路上必须面对的,穆勒并未因此怨天尤人,依旧以非常职业的态度踢好球场上的每一分钟。
有失必有得。将近两年并不顺利的日子,穆勒虽然不再像世界杯时那样耀眼夺目,但他的心性却因此更加稳重成熟,在球场上的团队意识和大局观也更上一层楼。而这一切,为的都是有朝一日能够再度爆发。
2011—2012赛季欧冠决赛,拜仁坐镇主场迎战切尔西,始终占据场上优势却迟迟无法得分。第八十二分钟,克罗斯右侧斜传,穆勒在后门柱头球冲顶送皮球入网。眼看奖杯即将到手,海因克斯却将穆勒换下,拜仁补时阶段丢球,最终点球大战遗憾告负。本赛季,海因克斯终于下定决心不再摇摆,将穆勒安排在主力阵容当中。而他的表现也完全对得起主教练的信任——从去年对阵切尔西时得分,到今年连破尤文图斯和巴萨的大门,穆勒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他就是拜仁乃至整个德国足球的“大场面先生”。
媒体和球迷都在越来越频繁地拿穆勒和年长他两岁的梅西相比——这是顺理成章的。在身体条件上,穆勒优势明显,他身高1.86米,比1.69米的梅西高出近一头。在表现上,有人喜欢梅西的快速、灵巧、精准,也有人喜欢穆勒这种简练、有效、勤勉的球员。但和已经达到巅峰的梅西相比,穆勒无疑更有潜力,更有想象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德国青春风暴的领军人物,人们完全有理由期待,穆勒明年夏天将在巴西世界杯上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天道酬勤,各行各业皆是如此。绿茵场相信天才,更相信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