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扶贫攻坚新乐章

2013-12-31 00:00:00广昌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老区建设 2013年11期

江西省广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又是中央批准的原赣南中央苏区县。2011年年末,全县总人口24.2万,其中乡村人口20.1万。“十二五”规划国定贫困村29个,省定贫困村59个。

2012年,广昌县委、县政府认真按照省、市扶贫开发的总体部署,全县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精神,以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扶贫和“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为抓手,高位推动,落实责任,强有力的打响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并取得良好的扶贫实效。2011年,该县被省财政厅、省扶贫和移民办授予2010年度财政扶贫绩效考评先进单位:2012年,被省扶贫和移民办授予全省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

一、创新农业发展思路,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贫困人口下降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上年3545元预计增加到3746元,人均增收201元;扶贫对象由上年的6.37万人下降到5.86万人。一年来,广昌县坚持扶贫开发式扶贫方针,狠抓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发展基础。全年财政投入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达到2.1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48万元),较上年增长20%;二是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几年来,该县大力拓宽思路,探索机制,通过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科研机构+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和小额扶贫贷款贴息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莲、烟、菌、药、油茶五色缤纷的致富产业。今年,全县白莲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产值3.8亿元;烤烟年产量达0.357万担,产值0.787亿元;茶树菇种植达3.6亿筒,产值实现6亿元。全县农民从中人均增收0.26万元,较上年增长12%;三是以白莲为基础,加大专项产业化扶贫资金投入,加快发展姚西村、贯桥村、龙水村和桥头村的乡、村生态游、红色游基地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发展。

二、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加快推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今年,投入29个国定贫困村、59个省定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总量达到2654.88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省财政扶贫资金677万元、增长14.7%,县级配套71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5%,整合部门889,7万元、增长10%,群众自筹240万元、增长14%。实施批复项目62个,项目开工率、完工率达100%。扩建、硬化村组道路30.3公里;实施水利实施项目13个,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600亩;实施饮用水项目2个。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村安全饮用水人数0.0336万人;实施“三清三改”项目3个,改善了3个自然村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

三、落实移民扶贫举措,全面完成了整体搬迁任务

2012年移民搬迁任务1069人,其中生态移民139人,扶贫口移民430人。兴建了6个集中安置点。已完成集中安置移民539人、分散安置530人,占任务的100%。省下拨移民补助资金374.15万元全部发放到移民手中。省配套53.45万元、市配套42.76万元、县级配套10.69万元,均全部到位。搬迁出来的移民全部入住了新房,每人拥有了0.6亩以上耕地,移民生存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四、高位推动,深入落实“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工作

在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蔡晓明领导同志的高位推动下,广昌县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工作。通过组织协调,联系沟通,确保了“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一是落实了省领导蔡晓明挂点一个贫困村;二是落实了一个省直部门地税局挂点驿前镇姚西村,省地税局100万定点帮扶资金落实到位;三是落实了一个省属企业农行挂点贯桥村,省农行已规划500万元定点帮扶资金,打造贯桥村红色基地建设;四是落实了1000万元产业化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该项目资金正在计划有序地运作。

五、社会扶贫资金投入增多,大扶贫氛围浓厚

一年来,社会扶贫资金投入总量达到3393.6万元,较上年增60%,其中:机关单位(含省市机关单位)定点扶贫重点村59个,全年累计投入定点扶贫资金800万元;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60个,尤其是在省委统战部倡导开展的“同心·振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广昌示范县”活动中,获得了海内外非公有制企业家捐赠的帮扶资金达到2300多万元;向中国扶贫基金会争取到3所小学3041名贫困学生3073只“爱心包裹”、投资33.61万元;全县1350机关党员干部与1350名贫困群众结成了“1+1”帮扶对子,累计帮扶资金达到60万元,社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