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劲跑 撑杆跳高

2013-12-31 00:00:00陈艳
老区建设 2013年11期

“太好了!有了县领导的关怀、扶贫组的帮扶,我们贫困村脱贫致富就有希望了!”来到县扶贫和移民办办事的中村乡梅仔坪村支部书记肖文平得知县里将派扶贫攻坚工作组进村开展扶贫帮扶时激动地说道,一同来的另几个班子成员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挑战:贫困迟滞迈向幸福

中村乡梅仔坪村,位于江西永丰最高峰——灵华山旁,这亘森林茂密,景色宜人。但美丽的风景背后掩映的,却是当地的贫困:全村耕地面积512亩,人均不到6分,有贫困户27户111人,村民收入主要靠砍伐山上毛竹、杉木,出售原材料,增收渠道有限;村内道路都属盘山公路和沿河公路,路况差,长坑、洋九坑、小长坑等自然村道路路线长、辐射范围小;大部分人喝不干净的水,逢干旱还无水可喝,50%以上的农户居住在解放前建的老房子内,相当部分还是危房,每逢刮风下雨必定提心吊胆。梅仔坪村是县里有名的“穷得拉血的地方”。

贫穷背离幸福,发展才是硬道理!如何推动贫困村发展,让现在仍未脱贫的数万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迅速走上发家致富之路,成为摆在永丰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行动:齐心协力扶贫攻坚

2013年4月10日,《中共永丰县委、永丰县人民政府关于密切联系群众,以优良作风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意见》出台。

永丰大地,一场斩断穷根、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战斗迅速打响。攻坚行动按照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培育支柱产业为突破口,以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为重点,举全县之力,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改善30个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把贫困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永丰新进程。

此次攻坚行动,永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动带队到最贫困、最偏远的贫困村,各联系帮扶2个重点村,其他县领导也纷纷主动请缨,联系帮扶贫困村。每个贫困村分别落实2个以上县级部门联系帮扶。组织部门还从联系帮扶的县级部门选派1名科级后备干部做为成员,参与扶贫调研帮扶,让年轻干部在锻炼中成长。

除了加强组织领导,永丰县还开出了根治贫困的“良方”:由以往“输血式”扶贫方式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变大包大揽为走产业扶贫之路,全县以每年1000万省级产业化扶贫专项资金为杠杆,撬动县信用联社每年2000万元的信贷资金,并积极打捆整合交通、水利、农业、农村危房改造等各类涉农和公益性项目,以及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项目,重点向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倾斜,确保每年每村都有新项目开工建设。县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安排县领导定点帮扶村专项扶持资金5万元/村,用于贫困村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每个帮扶单位要筹集2万元以上资金对定点贫困村进行帮扶。仅定点帮扶一项,每年每个重点村所得的帮扶资金就在10万元以上。

展望:脱胎换骨华丽转身

扶贫攻坚行动,永丰全县上下有一种“等不得、盼不得”的激情与紧迫感。

2013年4-5月,由联系帮扶的县领导带领,30个帮扶部门、60个科级后备干部迅速行动,深入30个重点村,搞调研,抓规划。当地乡镇党委、贫困村支部也在第一时间展开行动。30个调研组不仅进村入户详细了解了重点村基本情况、近两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而且与乡村干部群众一起分析致贫原因,提出了符合实际的一村一策对策建议,上报了扶贫调研报告。调研组共调研贫困户1340户,慰问贫困户306户,拟定帮扶计划85个,拟定帮扶和争取资金364万元。

永丰县委、县政府对重点贫困村扶贫攻坚目标的完成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措施,将攻坚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对扶贫攻坚工作每季度通报一次,县委、县政府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经常性督查。

扶贫攻坚热潮背后,必定是个美好未来:3年将30个重点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达15%以上;到2015年底,30个贫困重点村全部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和自然村通水泥路;将围绕井冈蜜柚、绿色蔬菜、油茶毛竹、烟中茶叶、百合及养殖等富民产业,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实现“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实现贫困村有1个以上支柱产业,贫困农户每户有1项以上致富项目,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实现贫困农户每户掌握1项以上实用技术,助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自主创业致富。

3年,永丰30个村将实现由重点贫困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华丽转身。蓝图已绘就,战斗已打响,幸福就在不远处。

责任编辑:刘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