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以来,新干县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已历程五年。该县以《江西省移民搬迁扶贫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工作目标,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愿的原则,以人为本,统筹发展,谋求实效。五年共投入移民扶贫专项资金973万元,累计搬迁605户2227人,建设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16个,新建移民住房605栋,令新干“三区”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喜人的“六变化”。
变化一:搬迁移民户的生存环境明显改善。移民户离开了世代生活的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迁到了靠近公路区、靠近乡镇、靠近城区等居住条件很好的地方,交通出行、就学、就医等生存环境得到。
变化二:搬迁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三区”群众生存状况调查统计,全县2278户10497人“三区”农户中95%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如今,已搬迁的605户移民依靠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产业,到企业打工,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其年人均增收明显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搬迁户100%实现了脱贫。
变化三:贫困群众劳动素质日益增强。根据移民发展需求,该县通过采取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扶贫、产业扶持等后续扶持措施,全面提升移民劳动素质,增强其创业就业能力,已培训移民298人,实现转移就业126人,自主创业172人。
变化四:党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移民户搬迁前居住极为分散,山高路远,扶贫和管理成本高,效率低。实施移民后,集中安置点基本实现社区化服务和管理,便捷有效。同时,移民补助资金及各项移民扶贫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让群众体会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党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密切。
变化五:新农村建设得到明显促进。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各移民安置小区不仅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建设目标,而且莒洲、东湖、上湄湘等移民新村已发展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变化六:抗灾减灾的能力明显提升。该县深山区移民较多,住房破旧,有不少还是土坯房,抗灾能力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户远离了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在近几年的暴雨洪涝灾害面前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五年的扶贫移民搬迁实践,我们不仅收获几许成效,同时也积累了一些认识,更加坚定了做好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的决心与信心。
认识一:下村上户,宣传动员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要现移民搬迁,必须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因此,我们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坚持做到“四到户”即: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政策法规宣传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
认识二:高位推动,部门协作是全面完成搬迁任务的保证。实施移民扶贫是解决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脱贫的一项民生工程,我县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由县长挂帅、18个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全县移民扶贫工作,每年都制定下发了移民扶贫工作年度实施方案,指导各地有序开展此项工作。县扶贫办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县财政给予充足的财力保障,五年累计安排配套资金及工作经费45万元。为增强各级责任感,县乡政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移民搬迁纳入县民生工程考核内容,签定责任状。在移民搬迁过程中,搬迁安置所在乡镇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简化手续,减免税费,从而形成“县级主管、乡镇组织、村级实施、部门支持”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各项搬迁措施落到实处。
认识三:尊重民意,科学规划是实施移民扶贫工程的关键。在制定全县移民扶贫规划时,我们根据“三区”调查情况,经反复征求村委会和村组干部群众的意见,将全县符合搬迁条件对象按轻重缓急,依次分类排队,制定搬迁规划,规划经县领导审定后上报省市扶贫办审批。规划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确保了搬迁工作的顺利实施。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新干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揽。在群众自愿搬迁的基础上,民主选址,科学规划,实现“四结合”:移民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社会事业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力求安置方式的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
认识四:阳光操作,严格管理是落实移民扶贫政策的根本。要使政策产生效益,就必须不偏不倚地执行。为此,新干县在执行移民扶贫政策和搬迁工作中坚持严把“四关”:一是严把调查摸底关。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移民扶贫实施方案,县扶贫办对搬迁居住点和安置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了解和掌握各地现状、贫困群众的搬迁意愿、影响搬迁安置的因素以及应对措施等。二是严把搬迁对象核查关。在确定搬迁点和搬迁对象时,将政策规定与自愿申请相结合,通过逐级审核,确定移民搬迁对象,并按要求进行了张榜公布,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三是严把资金管理关。为使移民扶贫资金落到实处,及时足额用好扶贫资金,新干县制定了严格的移民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移民建房补助款根据建房进度,采取“一卡通”方式,发放至移民个人账户;基础配套设施资金全部实际报账制,在竣工验收后直接拨付给承建商,坚决杜绝挪用、挤占资金现象,确保移民搬迁工程顺利实施。第四严把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关。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优势,由专业部门组织人员对各移民新村的巷道、水沟等设施进行科学预算,划出工程建设投资的上、下限额,有效杜绝豆腐渣工程,同时也防止了乱支、虚支现象的发生。建成后,还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竣工验收,出具验收报告,作为扶贫资金请拨的必要凭证,确保工程质量不出问题。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