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一直是崇义县的传统产业,但长期以来,受观念、市场、品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油茶产业一直总量不大、效益不高,尚未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作为一项传统优势产业,如何充分挖掘山地资源优势,把油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富民产业来抓?崇义作为江西油茶产业重点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一、崇义县发展油茶的有利条件
(一)历史条件好。崇义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是盛产油茶的地方,曾闻名遐迩。资料显示,1980年,崇义县杰坝乡全乡6322人,每人留足10斤茶油外,还向国家交售了8多万斤茶油。按现在的市场行情计算,全乡农民就有280万元以上的收入,人平收入457多元,可见当时油茶就已是崇义县农业的一个重要产业。由于各种原因,现在面积不断减少,产量不断下降,由1990年的全县17万亩下降到现在的13万多亩,但崇义县油茶的生产传统依旧,人们发展油茶的愿望没有改变。
(二)自然资源条件好。崇义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9度,年平均降雨量1608毫米,蒸发量1209毫米,全年日照1385小时,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土壤PH值在4.5-6之间,非常适宜油茶的生产发展。崇义县有259多万亩山林,其中缓坡山林和低山近山不少于70万亩,可供发展油茶的山林山地不下20万亩,如此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不多的。
(三)产业基础条件好。发展产业的关键在于农民群众要有积极性。油茶产业,对崇义县而言,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容易接受,加上现在市场行情较好,又有优质高产的技术和种苗,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四)政策条件好。油茶产业是国家鼓励和扶持的产业,国家有大量的资金扶持。2006年以来,崇义县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六大农业优势产业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崇义县发展油茶产业也得到了省林业厅及国家林业局的关心和支持,2008年被列为国家山区综合开发油茶产业发展项目,2009年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崇义县油茶良种基地建设项目。
二、崇义县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入不足,缺管理。大部分群众将种植油茶的主要目的定位为满足自家生活需要,没有切实树立起种植油茶发家致富的观念。油茶林分属各农户,分散经营,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的大环境下,油茶林垦复率低,抛荒率高,基本停留在“人种天养、到时采收”的低层次粗放经营水平上,全县90%以上油茶林存在“老、稀、残、杂、病”等现象,低产油茶林面积达8.1万亩。同时崇义县油茶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
(二)基地不大,缺规模。崇义县仅在杰坝、金坑、上堡乡、思顺乡、麟潭乡有百亩以上高产油茶示范基地,而其他乡镇优质高产油茶林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优质油茶林还处于幼苗成长期,未进入丰产盛产阶段。而且,油茶品种相对杂乱,树龄结构失调,老、中、幼树混杂,嫁接苗与实生苗、普通株与高产株相间,优良品种覆盖率低,林相不齐,管理不便,部分品种因提前采摘致使油茶籽含油量降低10%以上,影响油茶林单产。据统计,崇义县油茶平均亩产茶油6-8公斤,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品质不优,缺效益。长期以来,崇义县油茶加工基本是按产区分布,作坊式生产。农户沿用农村土制方法自产自销自食毛茶油,一些乡镇甚至还以手工操作的杠杆榨、楔式榨土榨油坊为主,生产效率低,油品贮存时间短。这种土制茶油县场售价只是精炼茶油的三分之一左右,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受季节性影响和分户经营的制约,油茶籽等原料的收购也是瓶颈。油茶加工厂除了收摘季节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无原料收购,加工设施只能闲着。
(四)没有龙头,缺品牌。到目前为止崇义县没有上规模、上档次的油茶加工企业,成品油茶的商品率非常低,“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还未完全建立,资源优势难以转变成经济优势。而且,崇义县仅金坑乡注册了“旗岭”牌商标,但知名度不高,市场影响力较弱,缺乏知名品牌的效应。
(五)创新不力,缺技术。崇义县现有油茶林13万多亩,但大部分油茶林都存在树老龄化、品种退化的情况,油茶品种改良迫在眉睫。油茶生产中的抚育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科技水平还相当低。油茶加工企业创新能力弱,科技含量不高,油茶综合利用率低,大部分茶粕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直接当作燃料和肥料,资源浪费惊人。
三、发展壮大崇义县油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崇义县要做大做强做优油茶产业,打响“崇义油茶”品牌,必须创新产业发展思路,重点是突破实现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一)规划:科学合理、适度超前。林业部门要不断完善发展规划,把油茶作为崇义县农业优势产业抓实抓好。主要产油乡(镇)要成立油茶生产指挥小组,由乡(镇)长任组长,明确一名副职专抓,确保油茶产业有人长抓有人长管。同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订本乡(镇)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二)扶持:集聚优势、拢指成拳。一是加大奖励力度。通过财政资金奖励的办法,鼓励群众种植和改造油茶林,对高标准新造油茶林且施工面积集中连片达50亩以上的,按100元/亩的标准给予奖励,平均亩产达20公斤以上开始奖励,平均亩产50公斤以上实行重奖。二是加速油茶林地流转。在自愿、合法、有偿的前提下,鼓励油茶林地向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生产大户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三是争取项目资金。本级政府实施的林业和农业开发项目,一定要把油茶产业的发展纳入一并考虑,一起谋划。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服务力度,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
(三)重点: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对杰坝、思顺、金坑、过埠、长龙、扬眉等油茶主产区,重点进行扶持。一是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跟踪服务。二是优先安排“赣油”系列优良无性系苗木,采用壕沟、条带、大穴、大肥、营养袋等技术大幅度提高油茶产量。三是高标准建设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采用示范带动的形式引导和推动林农种植油茶。
(四)技术:科技扛旗、形成合力。今后新造或改造油茶林必须使用经林业部门审定的优良级品种,如:“赣油”、“赣无”系列优良无性系苗木,加速推进油茶品改进程。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油茶生产技术培训,让农民学会嫁接、育苗、种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进一步规范油茶采摘秩序,保证油茶的稳定收益。同时,加强油茶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选拔,确保每5000亩油茶林有一位专业技术人员。
(五)品牌:舞活龙头、高效发展。一是靠强联大育龙头。鼓励现有茶油加工企业引进资金和生产工艺进行嫁接改造,通过联舟成舰做大做强;二是招商引资育龙头。精心包装油茶产业项目,大力开展油茶招商,吸引客商来兴办大型加工企业、销售公司或建设基地,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三是落实政策育龙头。认真落实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对油茶生产龙头企业在人才、用地、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鼓励企业在油茶精深加工上多费心思,多做文章,尽快注册绿色商标,争取无公害农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并通过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形成崇义茶油的特色品牌。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