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仅是在用大手笔绘制国家发展蓝图,更是在编织属于每个中国人的“中国梦”!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憧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这些期盼勾勒出“中国梦”的生动轮廓;
这些憧憬融合成“中国梦”的炫丽底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江西是著名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任务艰巨,2012年底江西仍有38个特困片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县、3400个贫困村、385万贫困人口。
如何让这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摆在了江西扶贫和移民系统的面前,也引起了刚刚新任不久的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章康华的深入思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统一的思想才能凝聚行动的力量。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在全省开展了一次深入的大调研、大讨论,在论辩中论证,在交锋中交流,他们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扶贫和移民工作必须整合资金、聚合资源,用攻坚的方式做一件事成一件事;他们厘清了一个思路,那就是突出重点、精细管理,在夯实大扶贫格局中做好搬迁移民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村庄整治和产业化扶贫四大战略性工作;他们明确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瞄准靶心、精准解决,即实施“113”工程,到2020年实现搬迁移民扶贫100万和转移培训100万贫困群众、完成34000个贫困自然村的村庄整治。
务实是行动的关键,真正的实干才能保证梦想的实现。
自确立了扶贫人的梦想后,江西扶贫和移民系统便以切实的措施踏上逐梦的征程。他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搬迁移民扶贫新路径,及时下达2013年度移民搬迁补助资金1.58亿元,将6万人的搬迁计划全部落实到了161个集中安置点上,并在修水、龙南、于都和遂川4县开展进城进园搬迁集中安置试点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他们积极开展“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在9个重点县开展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贫困群众的高度认同;他们积极创新贫困村村庄整治工作,以贫困村的自然村为扶持单位,及时下达年度贫困村村庄整治资金6.037亿元,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对3400个贫困自然村着力实施村庄整治:他们积极发挥扶贫攻坚产业专项资金的扶贫效益,将省财政每年为41个特困片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县各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扶贫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拓宽和稳定增收渠道。
务实的工作,不是一阵风,他们有系统的制度保障。为适应新时期扶贫和移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扶贫和移民工作规范性制度建设上花了大气力,用了真功夫,建立健全了13个“权责明晰、运转协调、工作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推进扶贫和移民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
务实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攻坚再次发力。2013年以来,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及驻赣部队军级领导继续投入相当大精力,深入定点联系县了解基层情况,看望干部群众,研究帮扶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据统计,38位省领导实地考察了60余个贫困村,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户180余户,召开座谈会50余次,通过76个省直部门单位落实当年帮扶项目资金2.6亿多元,协调金融机构意向性贷款额度达4个多亿。中直单位驻赣定点扶贫再开新局。10个中直单位以极大的热情、切实的举措,投入对全省21个重点县的帮扶工作。据初步统计,上半年10个中直单位直接投入以及行业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近7000万元。社会扶贫再添热潮。在省领导和省直单位、中央驻赣企单位、省属大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下,社会各界迸发出极大的扶贫热情,全省各地诸多非公企业、医院、学校、科研院所、驻地部队、社团组织纷纷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各地各级的扶贫开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38个县累计争取社会各界投入捐赠资金(含物资折款)6000多万元。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共争取各类社会扶贫捐赠资金及物资折款近1.7亿元。
务实的工作,也得得了全省各级党政领导的空前重视,高位推动。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省委副书记尚勇、副省长姚木根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全省扶贫和移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并深入基层检查、调研和指导扶贫和移民工作。刚刚结束的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全省38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要帮扶到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能量。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
展梦想之翼、扬梦想之帆,江西扶贫和移民系统正用实干托起老区人民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