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老慢支”三项注意

2013-12-31 00:00:00石克华
祝您健康 2013年11期

慢性支气管炎,指的是长期反复咳嗽、咳痰、气喘、感染,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并持续2年或2年以上。是由于长期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反复感染等综合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是冬季老年人的常见病。

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时出现咳嗽、咯痰,尤以晨起为著,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黏稠不易咳出。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黏稠度增加或为黄色脓性,偶有痰中带血。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可出现过敏现象而发生喘息。随着病情发展,终年咳嗽、咳痰不停,冬秋加剧。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会发展成阻塞性肺病、肺气肿、肺心病等。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防治措施包含三部分。

第一部分:应该做的

1. 戒烟 患者不但要戒烟,而且还要避免被动吸烟。香烟中的化学物质如焦油、尼古丁、氰氢酸等,可作用于自主神经,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呼吸道阻力;另易引起病原菌在肺及支气管内的繁殖,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2. 加强锻炼 提高呼吸道黏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运动量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每天早晨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促进血液循环。有条件者可做耐寒锻炼以预防感冒。

3. 预防感冒 合理调节室温,不宜与室外温差太大。保持环境的清洁,避免各种有刺激性的物质与气味。出门最好常备口罩、帽子、外套等,避免环境不良刺激。

4. 合理饮食 多食含维生素A类的食物,如胡萝卜素等,维生素A能使气管黏膜上皮抵抗力增强,对防止细菌及病毒感染与毒物刺激有一定作用。蜂蜜、山药、白果、核桃、梨、枇杷等均对老慢支患者有益。

5. 及早就医 慢支一旦发作,要立刻去医院治疗。早期治疗,将病情控制在较轻的程度,避免病情发展,加重风险。

第二部分:不该做的

1. 不凑热闹 不去人员混杂、空气浑浊的地方,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地方。凑热闹的习惯往往会诱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的疾病。

2. 不贪嘴 注意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控制食盐的摄入。老慢支也可由过敏引起,避免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例如:虾皮、虾米、螃蟹、咸菜、霉变食物等。

3. 不随便服用抗生素 有的患者错误认为服用抗生素能预防感冒,从而造成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实际上,多种抗生素交替或错误配伍可致使菌群失调及致病菌耐药,增加了条件致病菌甚至是霉菌感染的机会,加大治疗的难度。

4. 不克制咳嗽咯痰 有痰就要咯出,不能积蓄在体内。许多病人认为没有咳嗽或痰就表示老慢支没发作,甚至有时会硬忍住咳嗽咯痰;而有些亲属认为老年人没有咳嗽就没病,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咳嗽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射,是帮助人体将有害物质从肺脏中排除的有效方法。痰是细菌孳生的温床,如果不能及时将痰排出体外,很有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支的发作。而一些年纪大的患者因为呼吸肌无力,使得咳嗽较为困难,就需要旁人在旁边帮忙拍背,或变换体位,使痰能正常排出。

第三部分:可以做的

冬病夏治 冬季是一年中阳气潜藏的季节,自然界水冰地坼,一派严寒,人体亦出现阳虚阴盛的生理状态。此时若再见阴证,无疑会雪上加霜,使病情趋向恶化。因此,在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疾病, 常常提示其病理状态以寒为主,而患病之人多为阳虚。疾病年年如此,则说明寒邪客体,羁留不去。这类疾病治法当以温阳祛寒为主。一年之中夏季酷热之时阳气最为充沛。此时祛寒,借阴寒衰微之机顺势而为,则寒邪易去,借阳气生长之机扶助阳气,则阳气易旺。因此根据顺养的原则,在盛夏实施治疗最为有效。同时夏季治疗也可以为秋冬季节储备阳气,到了冬季阳气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泻,可达到调整阴阳、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这就是“冬病夏治”疗法的原理。

老慢支作为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因环境影响,常在冬天诱发加重,故而在冬天非常难以治疗。而到了夏季,因为致病因素的减少,病情处于缓解阶段。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来治疗或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将会取得不错的疗效。

“冬病夏治”是一种系统疗法,一般有以下三类。

1. 内服: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不同的药物内服或食物疗法。

2. 外治: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一定的中药在伏天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针刺、穴位注射、拔罐、刮痧等治疗。又称“伏贴法”、“伏针法”等,其中以“伏贴法”应用最广。

3. 内服外治联合应用:将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贴敷、熏洗等多种外治法,与中药的汤剂、丸剂、片剂等,以及药膳、食疗和体育疗法等联合应用,以求达到内外同治、双管齐下的目的。

(编辑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