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身心动与静
专家:汤钊猷,享誉全球的肿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教授。
养生招数:目前依旧搞科研、带学生,生活节奏依旧很紧张。每天晚上11点睡觉,早上6点准时起床,每周还要坚持游泳三次,一次游800米,基本上花半小时的时间。汤老认为,在所有的运动中,游泳是最能让全身结合起来运动的。尤其是人在水中的时候,心情非常放松,对紧张的生活也是种调剂。在饮食方面,汤老喜欢素食,很少吃油腻的大鱼大肉。
“八个一”受用终身
专家:陈灏珠,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奠基人之一。
养生招数:一种适宜的体育锻炼;一种调节身心的爱好;一张笑口常开的面孔;一种对待疾病的态度(不惊慌,尽早就医);一种热情开朗的性格;一种能接受挑战的意志;一种健康平衡的饮食习惯(遵循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平衡膳食金字塔);一种规律合理的生活:3个8小时的作息程序,即8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8小时休闲,是基本合理的。通过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能够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使各种生理机能发挥最好效应。
“量体”而吃,切忌“大喝”
专家:缪晓辉,上海长征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常务委员等职。
养生招数:把好口关。第一,不要大吃大喝,尤其是喝酒,最伤身体。酒精伤胃、伤肝、伤心、伤脑、伤免疫器官,伤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第二,“量体而吃”。中国患肥胖症的人越来越多,医学界普遍认为,减肥的最佳途径不是大量运动,不是吃减肥药,而是减食,渐进性地减食。第三,吃健康食品。城里人已经很难吃到健康食品,但是你还是可以有选择的。反对各种瓶装饮料(合格的矿泉水除外),包括包装精致的饮用滋补品,因为这些东西只要其中含有糖分,生产厂家无一不加防腐剂,偶尔喝喝无妨,不要长期大量饮用。
忙里善偷闲
专家:朱有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
养生招数:身为医生,从来不随便吃药。有什么必须用药的疾病,也是用最常规的药品。工作特别忙的时候,就连续一周时间吃住在医院,连回家的机会都没有。为了保持精力,想办法去做各种运动,见缝插针地休息恢复体力。每天早上10分钟的呼吸新鲜空气,中午短短一刻钟的闭目养神,晚上饭后的静坐,都是他放松身心的好时机。
一日三餐与众不同
专家:周朝闵,加拿大归国自然医学专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保健中心营养师,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访问教授,上海博极自然医学咨询所主任。
养生招数:早晨空腹喝温开水500毫升,到小区绿化带打太极拳和慢跑。早饭照例是一杯新西兰脱脂奶粉(奶粉内加核桃、黑芝麻和营养麦片),一枚白煮蛋,一个苹果,一片面包(或者肉包)。餐后服一粒综合维生素丸,一粒维生素C、B、E和钙片。中午饭前半小时喝三杯开水。饭后半小时补充水果。下午一般喝三杯水,每隔一小时一杯。晚饭首先保证能吃到半斤以上的蔬菜。饭后继续服一粒综合维生素丸,一粒维生素C、B、E和钙片。睡前的一段时间再喝两杯水,吃一个苹果。营养、保养、修养加护齿
专家:刘泓虎,正畸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96年获得日本新潟大学齿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委员会委员、上海泓虎口腔门诊部负责人。
养生招数:早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就看到有专家提出的“三养”观点:营养、保养和修养。于是开始在生活中实践着“三养”原则。首先营养方面保证饮食均衡和荤素搭配,对过冷或过热食品敬而远之。第二,保养方面在保证正常作息的同时,长期坚持锻炼身体,以前喜欢打羽毛球,如今爱上游泳和高尔夫。第三,“修养”则是最为看重的一点,认为首先要保持自己身心之间的平衡,知足常乐,为人处世宽宏大量,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身为牙医,刘泓虎认为虽然一日三餐牙齿都在运动,但每日三餐饭的咀嚼动作并不能够达到真正健齿的目的,牙齿还需要自身的锻炼。因此,要想使牙齿健康,也应做口腔保健操。
一年四季爱煲粥
专家:季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脂肪肝研究室主任。
养生招数:十年来,根据不同季节,为自己设计了独特的药膳。药膳以粥为主。春天用黄芪、山药和大米煮粥;夏天用绿豆、银耳熬成羹或粥;秋天用百合、枸杞熬粥;冬天用红枣、当归等煮粥。
乐观豁达常服虫参茶
专家:郑平东,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市中医肾病诊疗中心主任、曙光医院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养生招数:冬季每天吃核桃、芝麻。国庆节到下一年劳动节,喝虫参茶,6~8片西洋参、3根冬虫夏草、枸杞子等随意搭配,先蒸20分钟,再放进杯中泡茶喝,晚上吃掉虫草。偶尔睡得迟也没有关系。
(编辑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