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职业中专《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质量

2013-12-31 00:00:00甘振程
考试周刊 2013年39期


  摘要: 旅游业在全球被誉为朝阳产业,正迅速成为我国成长最快的产业。中等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师如何提高《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质量,适应学生考证、就业的要求,文章对此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中国旅游地理》学情自主思维教学目标多媒体
  
  旅游业在全球被誉为朝阳产业,正迅速成为我国成长最快的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类专业的应用性人才显得十分短缺。中等职业中专学校旅游专业就是顺应市场需求,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与专业理论、心理状况良好的旅游类人才,如导游等持证上岗的专业人才的摇篮。《中国旅游地理》是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区划等相关内容,从而正确地评价中国旅游资源,为发展中国旅游市场、建设旅游景区提供科学依据。学习内容包括:中国的旅游资源概况、地理要素、主要旅游景区及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学生受自身条件、学识、习惯及课时等的限制难以一一掌握,较难适应职业中专学生考证(导游证)和就业要求。中等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师如何提高《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质量,适应学生考证、就业要求,成为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明确中等职业中专学生的学情是提高《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质量的起点。
  1.基础差,缺乏自信心。职专学生大多是中考成绩达不到普高要求的后进生、偏科生等,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学习能力较差,更不用说主动学习,所以在学习职专课程时依然缺乏自信心,遇到问题不解决,更不问老师,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差,受挫感增强,更不喜欢学习,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更谈不上树立自信心。
  2.心理负担重。职专学生心理负担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1)学习负担,一直担心像初中时学不好知识。(2)就业负担,社会对职专生的偏见认为最多只能当个工人就业条件较差。(3)家庭压力,父母也不看好职专学生,是不得已而为之,上不了普高才退而求其次。
  3.自主思维不完善,受外界影响大。职业中专的学生大多十七八岁,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发展较快,能够认识到自我的社会角色与自身价值,希望早日独立。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受外界影响大,这些问题不解决,学生根本没有心思用在学习上。
  二、针对中等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的学情,树立学生的信心,释放压力,完善自主思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二步。
  1.提高职专学生的学习信心。要培养职专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从中国旅游地理中最简单的内容教起,如旅游地名,像北京的故宫,八达岭长城等比较闻名的旅游景点,让学生比较,谁说得多,谁讲述概括得好,从中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学生就会在单个内容逐步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感觉,认识自身的学习价值,逐步增强学习信心。
  2.消除心理负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结合职业中专学校的优势和旅游业广阔的前景。就读职专学校有如下好处:
  家庭支出少,从2011年秋季起,就读职专学校的一年级学生可免学费。每人每年可享受国家助学金1500元。第三年还可顶岗实习,提前获得薪酬,也可参加高考高职单招考试。优先还可推荐直接入读高职院校。此外,由于学生毕业时往往都可取得双证(毕业证和专业技能等级证)持证上岗减少企业培训时间,就业前景良好。旅游专业是考取导游证的途径之一。拥有导游证的职专学生各旅行社争着要,因为他们的薪酬比本科生低,所以就读职专不必有就业压力与负担,行行出状元。轻装上职专,就业无负担,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学习才有效果。
  三、结合中等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以下教学方法值得提倡与推广。
  1.描述法。这一方法适合旅游地点与特征的描述。例如鼓浪屿的旅游四大特色:(1)海上花园:(2)“音乐之岛”、“钢琴之乡”的美誉;(3)万国建筑博物馆;(4)步行之岛。这样简单的概括就使学生牢记于心,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景点特色与景点分布等复习时应用,适合于考前复习,效果较好。
  2.对比分析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及旅游特色,一定具有本地有、他地无,或本地强、他地弱的条件和特点,而这些条件和特点的发现必须通过对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