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投放材

2013-12-31 00:00:00尹燕华
考试周刊 2013年39期


  摘要: 小班科学活动是小班小朋友接触科学知识和科学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也是乐学、会学这些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但是小班小朋友能力有限所以需要选择浅显的科学游戏,有效地投放材料,使小班小朋友有效地探索科学。
  关键词: 幼儿教育有效投放材料小班科学活动
  
  小班科学活动是小班小朋友接触科学知识和科学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也是乐学、会学这些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适宜的物质材料、恰当的投放方式是幼儿获取科学经验的关键。那么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在材料投放上要注意什么呢?
  一、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糖果(上学期初)
  活动前师幼共同准备了软硬酸甜形状各不相同的糖果,创设了“糖果屋”的情境,以期小朋友通过看、摸、闻、尝,了解不同糖果的外形与味道,并且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分析]:投放材料时投其所好。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通过看、听、摸、闻、尝等操作活动进行,它与“玩”往往是同一过程,其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较差。
  活动中小朋友对常见的糖果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探索的欲望也很强,第一次探索是隔着糖纸摸一摸,说说摸上去怎么样,第二次打开糖纸,这对小朋友来说是一兴趣点,他们可以打开来看和尝,同时激发小朋友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所以小班科学活动的材料选择时要投其所好,从能吸引他们的东西入手。小班小朋友对正规活动往往不习惯,认知理解水平和观察操作水平都比较低,所以老师要选择小朋友熟悉的喜欢的东西,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适当表达探索过程和结果。合适的材料,不但能吸引小朋友的关注,还能调动小朋友积极地用五官来探索体验,以及用简单的语言对自己的探索进行表达,这样科学探索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目的也达到了。
  二、小班科学活动:小手摸一摸(上学期)
  [活动准备]:每组一个黑色布袋,开口处有可调节松紧的松紧带,袋子中放入木头积木、塑料积木、泡沫软拼图、玻璃球、毛绒小娃娃、刺毛带等物,然后老师把卡口的松紧带调节到刚好可以伸入一只小手BkFl0wKAZasiC7TdAKoXgBcR5bko2cD0eYvsUFHBavM=
  [活动目标]: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分析]:(1)投放科学现象简单明显的材料。科学材料所呈现的现象明了与否,直接决定着小朋友的探索是否有效和活动开展得成功与否。小班幼儿的观察水平和观察能力决定他们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化地认识事物,通常只关注到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显的现象,对多种材料的比较探究和细致观察有困难,不善于从整体出发或多角度地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因此我们应为小班幼儿提供简单、直观、有趣的材料,引发幼儿与材料的充分互动,探索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小手摸一摸的活动是在小班上学期开展的,所以老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选择了软硬光滑粗糙明显的材料来进行触觉的探索。小朋友在一次又一次摸的过程中感知了物体的软硬光滑粗糙,通过对明显的事物现象的大量感知积累了探索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2)投放有对比性的材料。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其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所以要提供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观察、比较的材料。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不高,往往只能感知出对比明显的材料或现象,正如这次活动中,老师有目的地选择了光滑的玻璃球和粗糙的刺毛带进行对比及软软的毛绒玩具和硬硬的积木机型进行对比,让小朋友在探索的时候一下就感知到这些特性,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科学活动除了探索外还要讲述探索,小班小朋友的语言能力虽然不强,但是老师可以让小朋友尝试表达参与归纳和总结。
  三、科学活动:水变红了(下学期初)
  [活动准备]:(1)收集生活中红色的物体,如:红色的积木、红色的皱纹纸、红色的卡纸、红色的毛线、红色的布等;(2)学具:人手一个装有水的透明杯子和一份记录单、红色的物体(活动的第二环节再出示)。
  [活动目标]:发现生活中有的东西在水中有褪色的现象。
  [分析]:投放材料注意适时出示。适时地投放材料,在科学活动中很关键。投放得早了小朋友没兴趣没激情,投放得晚了,小朋友的探索激情过了。
  因此要注意两点:一是隐蔽出示。隐蔽出示就是指出示的时候用其他的东西遮挡起来,如教师的教具先用东西遮挡起来,如用盒子或是布袋把小朋友的操作材料装起来,这样的出示可以给小朋友带来神秘感,强化探索的欲望。提前在桌上放好操作材料虽然可以方便老师活动的开展,但是有一定的弊端,预先引起了小朋友对材料的关注,那么在真正操作探索这些材料的时候,可能小朋友的积极性已经不高了,所以老师要针对活动的内容和活动过程的设计,开始时要隐蔽出示的材料,到要用的时候再出示。
  二是准时出示。准时出示就是到要用的时候老师再出示,小班小朋友虽然好奇心强,但是对事物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注意了。准时地出示材料,可以有效保持材料的新奇性,吸引小朋友对材料的关注。如谁变红了,老师在小朋友要开始探索的时候才把小朋友的操作材料发给大家,这样事先的保密让小朋友在操作中充满新鲜感,都有想尝试的欲望,小朋友的注意力就更集中了。所以在投放材料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准”,把握好时间,从而使活动的效果达到最佳。
  此外,在小班幼儿科学活动中要多投放操作性强的材料,操作性强,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可通过对材料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从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通过实践探索和案例分析,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提供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材料,科学活动就能在小班开展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