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就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学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这些交流都是通过语言完成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交流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英语课上没有交流,那么,学生的英语水平就无法提高。可见,良好的英语交流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课堂上开展积极高效的英语交流,学生的英语能力就可以得到发展。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我们要较好地把握住几个“度”。
一、交流的态度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在高中英语课上,教学全过程都要用英语进行,学生的交流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对于英语感兴趣,愿意用英语交流,那么,他们的英语能力一定会有所发展。反之,就会受到阻碍。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想学好英语,但是羞于表达,很怕犯错,降低了参与语言交流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克服困难,大胆地表达。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做到合理兼顾;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成功,树立自信,为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交流时,我们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开口说英语。另外,我们要营造交流氛围,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争论,让他们对交流充满兴趣。比如,在课上,我们可以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猜想,有想法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表达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忽略语言错误,不会担心被别人笑话。当话题打开后,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这样的交流是学生渴望的,是发自内心的,他们能够在这样的交流中感受到成长,获得满足。
二、题材的契合度
在进行英语交流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题材,要看内容是否适合讨论交流,题材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题材的数量是否恰当。例如:高中牛津英语教材具有严谨的逻辑体系,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对书上的内容做一些小小的改动,让内容更加具有吸引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
叶澜教授曾说: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课上所选择的题材,一定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在经过思考之后,能够触摸到问题的筋脉,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成功地引发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也能让他们感觉到成功并不远,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打开那扇神秘的大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
在英语课上,学生交流的问题不能太多,要适度。如果一味地在交流中度过,就会削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课堂教学时间大幅度流失,很难完成原定的教学计划。所以,我们一定要控制交流的数量,让学生在合理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三、参与的广度
最佳的语言交流是了解对方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双方互为听众,互为发言者,彼此有诚意地平等相处。在交流时,双方可以利用表情、动作等辅助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的交流,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交流的价值,才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参与面会迅速扩大。
英语课堂参与的广度并不理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交流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题材。二是英语课堂交流只是个别优等生的专场表演,是几个人的舞台。如果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教师就需要具有深厚的基本功,能够轻松地驾驭教材,合理地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因素。要解决第二个问题,教师就需要精心设计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的欲望。如果期望所有学生都参与,那么问题就要有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感,有所知。
四、交流的深度
我们设计的交流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因为,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更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素材,寻找到所需要的证据,对于自己所提出的观点也能找到支撑点,这样他们的交流才会更加充分、真实。另外,这样的交流可以促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直接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让他们感到所学的英语是有用的,当他们发现这些知识具有现实意义之后,兴趣就会变得更浓。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交流只重视结果,而不关注过程,忽视了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思考,也忽视了最后的归纳和提升。这样的交流只是浮于表面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发展并无益处。交流需要学生有智慧的碰撞,有经验的共享,有心灵的契合,有深度的交流,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还要进行思维过程、情感体验的交流。在交流时,我们要经常性地鼓励、赞扬学生,用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用热情驱散他们的失落感,用鼓励肯定他们的每一次成功,让他们能够顺畅地抵达胜利的彼岸。当学生有两次、三次的成功体验之后,我们可以加深问题的难度,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在交流中探究,在交流中创新,在交流中学会运用最真实的英语。
五、交流的延伸度
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不应止于课堂。我们需要把课堂交流延伸到课外,因为课外的交流,学生会感到更加自由,也愿意在自由的氛围中发挥潜能。建立起课外交流的机制,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交流。
例如: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可以建议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寻求合作伙伴;可以让他们在教室里开设英语角,选择一些具有研究性的作业让他们课后共同探讨;可以让他们通过作文、日记的形式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延伸,会让学生对英语更感兴趣,觉得英语时刻出现在自己身边,能帮助记忆。
总之,英语交流需要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交流的思维和形式都具有发散性。我们要控制好学生交流的态度;要选择好交流的题材;要把握好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要促进英语交流的扩展延伸。这样才能使交流更加有效,才能紧紧地围绕明确的主题而展开,才能让学生在课上真正地学有所获,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