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2013-12-31 00:00:00张波涛
考试周刊 2013年39期


  摘要: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野与对峙带来了文明的分裂与失衡,让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困境。为此,必须将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整合,实现在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观照下的和谐社会应是时代的呼唤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积谐社会科技理性价值理性
  
  一、时代呼唤: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协调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一战略性的举措,学界同仁已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解读和研究,并揭示了其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新层面对其进行另一番思考。
  “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体现了科学发展精神。“协调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际、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等矛盾体双方的关系”,是科学精神的充分体现,是科技理性的思维方式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实际运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以人为本”的哲学命题蕴含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动力是人、发展的尺度是人、发展的目的是人。这一饱含对人类自我关怀的哲学命题,充分折射出对人的尊严、价值、自由的维护和追求,充分再现出和谐社会对价值理性的积极诉求。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可以透视,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理念价值理念,强调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人,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作为追求的价值目标,对社会主义利益原则进行人格化,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和发展动力,在精神需求层面充分体现了呼唤价值理性的回归;并且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这种求真的精神是以对人的终极关怀为前提条件的,所倡导的这种对人的终极关怀是以求真的精神为基础的;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性和以人为本的人文性,饱含了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坚持了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即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科学视野与人文视野、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的统一。这种新的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与人文价值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支撑,辩证统一,是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协调统一的发展观。
  二、现实缘由: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必要性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是理性的两翼,可谓是理性的左手和右手,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应当同时共存、和谐相处。其融合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们的分野与对峙带来了文明的分裂与失衡,让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困境,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人类的全面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1.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疏离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异化
  追溯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发现,在蒙昧时代,人对自然持有一种由恐惧而崇拜的心理,人与自然总体上处于原始的和谐之中。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的“自信”随之膨胀起来,从过去的自然崇拜转而成为人对自然的支配和占有,认为人可以借助科技理性操纵一切。在我国,一些人对自然界一味地索取和占有,最终造成生态平衡惨遭破坏,水头流失极其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资源枯竭、SARS肆虐,这些无不昭示着科技理性的贫困和价值理性的严重失落。正如恩格斯所指出:“以追求利润为唯一动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要只注意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造成了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巨大破坏和浪费。”[1]可见,科技理性离不开价值理性,科技理性缺少必要的价值抑制和引导只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2.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疏离造成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异化
  根据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原则,人与自然关系的背后,其实就隐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对峙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之时,我们可以推测其后隐藏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利益的诱惑驱使人征服自然,占用、掠夺自然,而在对自然进行掠夺的同时,强势群体就会获取更多的利益。由于利益的不均匀分配和自身实力的强弱的差别,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越演越烈。其突出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愈来愈成为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的工具。人们在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物质享受面前产生严重的错觉感,对科技顶礼膜拜,将科技原则作为一切关系的准则。在我国甚至有一些特殊利益集团夸大科技理性,把技术应用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将政治层面上的社会规范与控制转变为技术理性的内在控制。尽管从形式上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价值理性的角度加以分析,就发现这是价值理性的明显失落。倘若如此发展,必将导致人心失衡、暴力上涨等极端后果。可见,高扬科技理性忽视价值理性是会导致伦理风险和社会风险的,是不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的,是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的。
  3.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疏离造成人本质的异化
  现代文明发展所存在的弊端,使现代人陷入生存的困境。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良好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成为一种压制人类的工具,使人、技术、社会的统一出现了不和谐音符。究其原因是“由于人们有意无意张扬了科技的工具理性,弱化了技术社会中人的存在与发展,导致自我与主体地位的丧失,使得人民迷失了自我,产生了精神上的无家可归感”[2]。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企业和工厂实行标准化生产,在这个庞大的机器体系中,人通过重复简单的动作,被异化为没有任何思维和技巧错误的工具,人似乎如同一个顽石一样,变成没有思想的芦苇。如同一部机器零件,只会机械地工作,导致人的价值和意义的严重缺失。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在他的产品中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抗。”[3]“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4]“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5]可见,科技理性对价值理性挤压的结果,只能是价值的失落和毁灭,最终使人成为一种没有感情的“僵化”了的木乃伊一样的存在物。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
  [2]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3][4][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