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小高考落下了帷幕,我担任高二地理小高考的教学,因为学校采取分层次教学,我教的班是我校的物生普通班,回顾一年来的紧张而有序的教学,记忆犹新,特别是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后进生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也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个体,他们必须通过小高考,才能获得参加高考的资格。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见证了后进生由于思想认识偏差、学习懒散到学习态度的转变后学习热情极大提高,见证了他们由于学习方法的改进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还见证了他们由于自信心不足带来的恐慌到自信满满地踏进考场。最后全班40个学生在小高考中全部通过,并且有13人得了A级。以下是我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所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转化案例
在了解后进生的同时,绝不能歧视他们,而要主动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尊重他们,增加“感情投资”,促进后进生形成良好情感,从而增强转化信心,打好转化的基础。陈学生一开始因为青春期的情感问题的纠结,学习时总是趴在桌上,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显得孤僻、不合群。在班主任反复的思想工作下,意识到小高考是当务之急,但因为他四门小高考科目成绩都不好,学习任务和压力非常大。他接下来每天的空余时间多是在小高考科目老师那里接受辅导。因为他这次似乎理解了,下次还要重复,反复多次。我让优等生先帮助他理解掌握重要的主干知识,不能理解的我帮助他,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多掌握一些知识,我注意作分析,发现他的知识盲点,及时提醒他把这些盲点补上。即使这样,每次我上课他总是不太愿意抬头,我就挑他已经掌握的内容请他一起讲解,慢慢地他的头肯抬起来了,但是依然是一脸严肃,一直要到小高考的前天晚自习,他复习好了,自我感觉可以了。我问他心情怎样,他对我微微一笑说可以了,我释怀了。经历了挫折与失败,4ea229fee54a061790962374ad1a084b重拾了信心,就有了好的开始。在小高考中,他的地理得了B级。
韩学生一直认为自己很聪明,数学特好,所以特喜欢数学,小高考科目平时不值得他花费精力,和他谈过后,他上课时开始有了转变。在模拟考试中,他刚刚考及格,而且在后来的练习中他做起来也有小小的难度。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如自己认为的那样聪明,就开始显得有些焦虑不安,上课时没有了以前的骄傲,成天低着头,回答问题支支吾吾。后来我找他个别交流,他承认自己没有以前有信心了,变得患得患失,总是做不对题目。我帮助他分析了平时的练习,发现他是因为平时的课上对于一些理解的内容没有真正理解透彻,导致错误,甚至是同一个知识点会反复错。经过分析,他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就开始着手理解掌握练习中出现的类似问题。他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练习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恢复信心了,在小高考的测试中得了A级。
马学生平时非常用功,但是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我和她交流,告诉她老师看到你很认真,但是成绩还是不好,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她说做作业时一是害怕看见有图的题目,二是基本知识都记得,但练习时不知道因为什么总是错。对于第二点,我要求她做题时读清楚题目的意思,问什么,答什么,不能够凭经验答题;平时练习时就要逐步积累一些综合题的解题思路。对于第一点,我让她思考为什么看见图就犯怵?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回忆:她高一时书本上的图有很多都看不懂,因为一开始高一比较忙,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搞清楚,最后愈来愈多,就不问了。于是,我就和她分析了一份练习,看看在这份地理练习中有多少题是有图表的,有的虽然没有提供图标但是用图解答更直接,让她认识到地理学习中离不开地图,必须学会读懂图。后来我就有计划地帮助她分析课本上重要的图表,从图中我们可以读到哪些内容,并且教她一些读图的基本的方法。慢慢地,她在练习时对图不再害怕了,可以从容做题了。她发现其实很多内容转化到图上以后更加容易理解记忆。她对考试有了信心。
温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前的一个月左右,在一次交谈中他告诉我:他想休学,等明年再参加考试,让我不要再管他了。我跟他分析,今年不考是因为以前一直没怎么认真学,没有把握通过小高考,今年休学后明年会不会还是这样呢?如果真想通过的话,那么为什么要等到明年,今年不还有时间吗?不放弃的话,接下来小高考前的这一个月还有希望。后来他开始认真复习,他先从巩固基础知识做起,对照考试说明的要求,不懂的主动问同学、老师,认真做好每一次练习,通过练习发现自己还没掌握的及时补上,最后他通过了学业水平测试。
二、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度照顾后进生。有位前辈说上课时首先要让学生抬起头来,让学生敢于面对老师,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老师可以实时调控课堂教学。我在高二接手小高考科目的教学后,上课时要求学生抬头,初步了解哪些学生的学习热情低,哪些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由于地理是一门偏重于理解的学科,特别是对于空间概念的要求较高。虽然小高考是以基础为原则,对教学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上课时为了照顾后进生,避免他们因为听不懂而放任自己的思想游离课堂,甚至于放弃听课,我一开始讲得慢一点,透彻一点,便于他们理解接受,做好必要的笔记,尽量避免上课听懂了,课后练习时又不会的情况发生。为了照顾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我上课时和学生一起多翻书本,让他们熟悉基础知识,熟悉书本,并且养成利用书本知识自主解决困难的习惯。
2.采用因人而异的转化方式。从课堂延伸到课后,认真分析课后的练习、测试确定哪些学生是在敷衍了事、哪些学生的学习还需要老师帮助。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课外辅导,及时补上漏讲的知识。在实践中我发现他们对一些知识的掌握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接受。对于敷衍了事的学生要进行个别交谈,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3.优等生与后进生同时进步。在小高考前的后期发展一些成绩好的、乐意帮助同学的学生,促进后进生的学习。这样可以增进双方对知识的明晰与理解掌握。
4.最后阶段通过练习、辅导寻找他们的盲点,分析各自错误的原因,督促他们及时改正,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在此过程中要及时地、客观地表扬他们的进步,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在练习卷上写一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信心。
5.多了解后进生的反馈心理,及时辅导。多与班主任交流,争取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教育,开发非智力因素,促进后进生的学习转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没有人不想学好,不想上进,也没有人不想受表扬、受人尊重,即使是后进生,真诚的提醒、肯定和赞扬,甚至不经意的一颦一笑或许会给他们带来心灵的震撼,科任老师要持之以恒地用爱心和耐心帮助、鼓励他们,加强辅导,改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