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这个话题,专家学者谈得很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考。
1.利用多媒体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并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1把复杂抽象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案例1: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重要证据就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我通过电脑动画,把噬菌体如何从外界吸附到细菌表面,如何把DNA注入细菌内部而把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如何使细菌本身的DNA解体,如何利用细菌的营养物质合成噬菌体本身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外壳并把它们组装成子代噬菌体,最后如何使细菌解体而使子代噬菌体释放出去等主要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学生观看之后就可以很明确地指出:在整个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始终留在细菌外部,因而对子代噬菌体的合成不起作用,所以蛋白质不可能是遗传物质;只有进入了细菌内部并控制了子代噬菌体合成的DNA才是遗传物质。
1.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扩大了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案例2:分析兴奋的传导,在播放Flash时,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发散思维。这样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解决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力开发,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
2.1教师要深刻研读《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能面面俱到。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下,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生物文献、视频、影视剧、图片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感官,并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和课堂导入方法,为高效互动打下基础。
2.2备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现状,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起来,够苹果”。教师应对每位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研究,然后仔细分析,记录下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普遍问题要集中指导,个别问题要个别辅导。有时,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状况。
(2)了解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心理特征。由于学生的情感受学生的经历、经验、思想和生活状况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情感的和心理上的。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疏导,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
(3)把握教学的起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设计课时计划时,要分析学生对哪些新知识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确定哪些知识应该进行重点辅导,哪些可以忽略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备学法指导。
教师在备课中要牢记“教是为了不教”,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针对初中生“缺乏抽象性、概括性,注意力往往和兴趣在一起”,“喜欢怀疑、争论、不肯轻信和满足教师、书本上的意见、结论”的特点,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改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生物知识学习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展,积极与学生老师交流。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轻松进行课堂教学
老师的辛苦只有老师自己能体会,其实老师辛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过度地关心后进生,过多的课后补差,老师累,学生也累。老师得到的仅是心理上的安慰,而学生却更加厌学。教师不要夸大自己的教育功能,要保持平常心,唯一的出路还是课堂,即打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轻松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因素有:不冷落学生,即把课堂交给学生,关注学生的活动,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及竞争意识,这是课堂气氛的基石;注重自己肢体语言的表达,课堂肢体语言带给学生的信息是我很激情,我很投入,学生的反映是你真神气,你真有趣,上你的课是一种享受。
4.学会反馈与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接收、传递、处理、反馈的过程,因而及时反馈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能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整合强化的效果。对于信息反馈,可采用练习、问题研讨,师生、生生互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评价和错误纠正;通过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多提供肯定的、正面的反馈信息,并适时表扬、激励,激发学生上进心,强化学习动机;通过反馈对教材内容作适当拓展、补充,帮助指导学生进一步构建知识、技能体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反思课堂教学的细节,反思不成功处,有争议的地方,尤其要反思学生接纳不好、问题较多之处,由此改进教法,改善教法,提高效率。长此以往,就成为所谓的“经验”,能应付自如,自由地即兴发挥。经验丰富,教学智慧便可随时体现、表露。
5.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新课改要求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产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连,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