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瑜伽与太极拳健身功能的异同

2013-12-31 00:00:00姜菊
考试周刊 2013年40期

摘 要: 太极拳和瑜伽作为东方两大文明的文化代表之一,正以蓬勃的生命和无穷的魅力展示在世人面前,作为人们生活交流活动中独特的文化现象。瑜伽作为一种新的健身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一项体育项目,它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二者都是通过缓慢的动作结合均匀的呼吸完成的。本文对二者的起源、体系、健身功能,以及针对不同人群如何选择这两种健身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二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且对选择这两种健身方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瑜伽 太极拳 健身功能

为了更深层地了解瑜伽和太极拳,本文试图对它们的健身功能的异同作论述。通过分析瑜伽和太极拳健身功能,激发人们对瑜伽和太极拳的爱好,同时促进瑜伽和太极拳练习者对技术的学习;找出瑜伽与太极拳健身功能的异同,为不同人类选择合理的健身方式,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提供有力的依据。

1.瑜伽与太极拳体系的比较

瑜伽较为流行的主要有:哈他瑜伽(Hatha Yoga)、艾扬格瑜伽(Iyengar Yoga)、阿斯汤嘎瑜伽(Astangha Yoga)、热瑜伽(Hot Yoga)、流瑜伽(Flow Yoga)等。虽然它们各有特色和理论,但组织都是相同的,即从身心的自律开始,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认识。以上各个体系都是以婆坦加利划分的,因此我们不能将各种瑜伽体系分裂对待,只能说每个体系都针对不同的适合人群,在练习要点上各有侧重。

太极拳作为一种保健养身效果较好的武术项目,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但目前大部分练太极拳的人都只停留在套路练习上。实际上,太极拳作为一大武术拳种,它有一整套缜密的由浅入深,逐渐向技击形式发展的修炼体系。其中包括:清初陈王廷所编的陈式太极拳;向陈家沟陈长兴学习太极拳之后独自创立的杨式太极拳;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武式太极拳;“开合活步太极拳”孙式太极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武当太极拳;赵堡太极拳;相传为少林和尚根据“广大圆满无碍大悲陀罗尼”经咒,演绎其意融入拳式而编成禅门太极拳;一为赵堡大架太极拳第十一代掌门赵增福师父所公开的,该拳架系赵堡架第六代宗师张彦创立的八卦太极拳。

2.瑜伽与太极拳健身功能的比较

中国与印度在文化上均属东方范畴,有相当多的共性,诸如重精神而轻物质,重集体而轻个人,重和谐而轻竞争,重义而轻利,重农而轻商。这些方面恰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正如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样,瑜伽也是印度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二者同为东方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自然不乏共通之处,但二者仍然存在质的区别。

2.1瑜伽与太极拳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比较

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人们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瑜伽和太极拳不同于其他健身方式,它们通过呼吸、意识和姿势的结合,达到身心双修的目的。瑜伽练习讲究在宁静的心境下进行身体的舒缓伸展,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动作所产生的感觉上。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不用力”,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瑜伽的练习是在清新、自然的环境下,加上婉转流动的音乐,练习者的身心将会沉浸在无比宁静的氛围中,净化心灵,调整情绪。通过瑜伽呼吸和伸展练习,人们不但能保持形体上的健美,还能缓解压力,修身养性,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练习太极拳时,练习者在心静如水的感觉中,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好不散乱,前后连贯、连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系统与器官的机能,加强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稳定自主神经,达到心理安定的目的。在练习瑜伽和太极拳的过程中,既要求从容不迫、坦然自若,又要求精神集中、舒适安详。因此,对于治愈忧郁、焦虑等症状是一剂良药。

2.2瑜伽与太极拳对生理健康影响的比较

2.2.1瑜伽与太极拳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瑜伽和太极拳是一种以“有氧代谢”供能为特点的运动。运动量适中,强度较小,这样就保证了血液中含氧量的充足,不会出现“氧债”等现象。这对年老、体弱、多病者更适宜,供氧充足,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提供了可靠保证。它能加强血液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横膈式呼吸能盖上血液循环状况,增加心肌的营养,还可以给肝脏有规律性的按摩。

2.2.2瑜伽与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瑜伽呼吸一般分为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腹胸式完全呼吸。瑜伽呼吸采用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结合而成的完全式呼吸,肺的上、中、下三部分都参与呼吸,腹部、胸部乃至全身都在起伏张缩。瑜伽要求学生采用“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的调息法,是动作与呼吸有节奏、自然地结合起来,能增加肺通气量,增大肺活量。太极拳讲究顺其自然,“自然呼吸”、“气沉丹田”和以“横膈式呼吸”为主,无疑会对呼吸系统产生良好的影响,达到“吐故纳新”,促进新陈代谢的效果。瑜伽动作中大量的前弯、后仰、扭动、斜腹、挤压动作,加快了全身的血液循环,身体的氧耗量明显增加,改变了心输出量和心搏量,进而使静息心率下降,平静时心率下降。呼吸跟动作的和谐配合及呼吸法的运用,可以很好地锻炼心肺功能。常练太极拳,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活动度、肺的通气功能及二氧化碳新陈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太极拳深长细匀的呼吸和腹肌膈肌活动,既能增加通氧功能,又能通过腹压的有节律改变,使血流加速,加强肺泡的换气功能。

2.2.3瑜伽和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经常练习瑜伽和太极拳对于改善消化器官的功能有着比较显著的效用。瑜伽和太极拳呼吸时的“气沉丹田”,动作时“腰为主宰”,既提高了通气能力,又通过负压有节律的改变,加强了胃、肠的蠕动,对肝脏、胃肠起到了自我“按摩”作用;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加强了消化液的分泌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增进了消化机能,防止便秘和神经性的腹泻等疾病。

2.2.4瑜伽和太极拳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练习瑜伽和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以脊柱为例,瑜伽的练习主要是以脊柱的水平运动为主,能够很好地伸展全身的肌肉,活动各个关节,舒展筋骨,塑造强健和柔软的身体,从而使全身都充满无限的能量。太极拳的练习要求“含胸松腰拔背”、“腰脊为第一主宰”,全身进行统一的整体活动,尤其是要左、右同时进行协调运动,讲究上下相随,动作对称,保持平衡。常练太极拳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的作用。

2.2.5瑜伽和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瑜伽的特殊呼吸有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血红蛋白的生成,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养护人的五脏六腑。比如:侧犁的姿势、眼镜蛇的姿势。练习是配合均匀的呼吸,可以帮助清除肠子里含有毒素的废物,促进排毒,淡化脸部色斑,倒置腹部器官,预防及治疗子宫下垂,帮助消除便秘,从而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太极拳在运动时非常讲究腰部动作,对腰部起到按摩的作用。肾脏位于十二胸椎与第三腰椎之间、肾柱的两侧,对腰起作用的同时对肾脏也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太极拳的呼吸是“深长细缓”。现代生理学认为深长缓慢的呼吸对肺泡通气量的影响较小,而且节省了呼吸肌工作的能耗,有利于人体吸入大量的新鲜空气。其次,太极拳在放松的状态下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液对养气的运输能力和组织对氧气的利用率,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和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影响是良好的。经过5~6个月的锻炼后,血中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却明显减少,而且动脉硬化的症状大大减轻。

2.3瑜伽和太极拳健身原理的比较

瑜伽和太极拳的运动方法形似实异,但它们的健身原理不同。瑜伽和太极拳都是一种缓慢柔和的运动,人们通常都容易被二者的外像相似性所迷惑。事实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静”法。瑜伽体现的是静态,用“静”统领整个运动过程。动作缓慢,让身、心都处于一种超自然状态,只有从内至外的静才可臻至灵性世界。太极拳讲究“外示安逸,内宜鼓荡”,应敌时给对手“安逸”的假象,实则精神振奋,蓄势待发。实战技击时还要求“后发先至”,既要“后发”又要“先至”,因此“慢”是为了更快,可见太极拳的“后发”只是“以静制动”。

瑜伽和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运动在原理上亦有区别。瑜伽健身的原理是通过调整和控制呼吸并配合体位刺激脑、脏器、神经与腺体等生理组织,进而促进个体生理及心理健康。太极拳运用的是“三调——调形、调心、调息”的保健原理。调形也可称为调身,就是调节身体的阴阳,使身体处于最有利于健康又合乎运动规律的状态下进行活动,进而消除紧张并建立完全自动化的紧张——放松机制。调心就是在心绪静、心态平、心情松的基础上自主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建立起新的兴奋、抑制转化过程。调息就是呼吸的调节,在养生意义上,太极拳也是一种与吐纳有机结合的导引术。瑜伽和太极拳通过呼吸让内脏更加洁净,同时也锻炼了内脏。

2.4瑜伽和太极拳健身效果的比较

瑜伽和太极拳对人体健身所起的效果有着非常相似之处。它们都可以锻炼身体各个系统,促进心理健康。瑜伽是追求同时静止,太极拳则是全身同时运动;瑜伽寻求极限拉伸,太极拳寻求全身协调;瑜伽追求脊椎呼吸密切相应,太极拳寻求手脚内力相通;瑜伽本质上是以体动带意动,身体活动是手段,控制意识是目标,太极拳本质上是以意动带体动,意识活动是手段,控制身体是目标;瑜伽和太极拳的目标不同,对身心关系的看法不同,看法不同者训练方法不同。训练方法不同决定了锻炼的部位不同,锻炼的效果亦有差异。例如瑜伽在锻炼上下肢协调发展上有独到之处,而太极拳则在对锻炼下肢力量及稳定性有很强的功效;瑜伽多单腿独立以练平衡,太极拳则基本上都是两腿来回转换重心支撑以求稳,等等。

3.不同人群如何选择这两种健身方式

3.1瑜伽健身的选择

瑜伽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一种健身术,但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有各自的特点,在练习瑜伽的方式上也会有所差异。对不同的瑜伽练习者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瑜伽功法。下面要推荐的瑜伽功法,针对的人群主要包括:追求强壮体魄的年轻人(一般为男性),追求美容塑体的年轻人(一般为女性),工作过后希望很快恢复精力的人(特别是中年人),以及处于特定阶段的女性和老年人。对于患有某些身心疾病、想练习瑜伽进行辅助治疗的人来说,最好结合瑜伽食疗及常见病症瑜伽疗法,做适合自己的瑜伽功法,从而获得更多的帮助。

3.2太极拳健身的选择

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价值己被人们广泛地承认和接受。如何选择太极拳呢?这是一个应以科学态度对待的问题。不同体质的人,比如体弱者和健壮者的健身要求会不同,男女老少各自体质均有差异,选择合适自己练习的太极拳,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关研究报告指出:陈氏太极拳演练时,每分钟最大心率达到190次以上,平均心率为150次;杨氏太极拳每分钟最大心率为160次以上,平均心率是115次。由生理学的理论来看,很明显陈氏太极拳已达到大运动量强度,而杨氏和武式太极拳的运动量分别与中运动强度和小运动强度相吻合。由此可见,年轻体壮者选学陈氏太极拳较好,中年人和体弱者应选杨氏和武式太极拳。

各人的兴趣和爱好不同,所选择的太极拳也会不同。总之,学喜爱的太极拳,兴趣就浓,进步一定较快,养生保健和防身自卫的效果就会更好。

太极拳和瑜伽的健身效果有非常相似之处,可以锻炼身体的各个系统,促进心理健康。它们的运动方法形似实异,健身原理也不同。太极拳讲究“外示安逸,内宜鼓荡”,应敌时给对手“安逸”的假象,实则精神振奋,蓄势待发。瑜伽却是静态的,用“静”统领整个运动过程,动作缓慢,让身心都处于一种超自然状态。根据瑜伽和太极拳健身功能的比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所有运动中,瑜伽和太极拳是世界上比较适合人类的运动。

参考文献:

[1]杨慧.浅谈太极拳的养生与健身原理[J].安徽体育科技,2004(9):93-95.

[2]柏忠言,张蕙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24.

[3]李旺华,高河永.太极拳与瑜伽的比较——兼论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战略[A].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2007(5).

[4]夏唯畏,章晓俊,刁志勇.太极拳保健功能研究[A].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