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营造和谐氛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启发诱导学生多元探究。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培养他们的合作技能,有效地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技巧。下面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对运用新理念,转变教学方法的认识。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能力是新课程赋予广大教师的使命。为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得到满足。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在和谐、信任、理解和宽容的环境中,得到激励与鼓舞,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营造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另外,要做学生的朋友、知己,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他们,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并以最佳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例如:在“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设计下列四个问题:1.二项式定义是什么?2.怎样展开二项式?3.怎样推导二项式定理?4.你会写出通项公式吗?(学生可自由选择)
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爱好、兴趣)选择问题,并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中,笔者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情,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或与其交流,或进行启发,或让其与同桌交流。采用这种方法,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关心和理解,又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的关爱、帮助下,享受自己也能行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合作技能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复制和迁移,而是他们自我建构。树立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关键是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进行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探索实践,促使他们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充分体验、思维、想象,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或发现规律,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
例如:在“直线与平面关系”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技能,笔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首先,运用多媒体设计两个课件:“边对应平行的两个角”和“边对应垂直的两个角”。让同学们反复进行观察,将平面和空间的情况加以对比,探索知识的奥妙。避免学生将平面几何的许多性质无条件地迁移到立体几何中,即产生负迁移效应。
同学们在小组里对这两个课件进行反复实验、分析、比较,在小组里经过合作讨论,很快找出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性质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得出重要结论:“平面几何的相关性质,在立体几何中不一定成立。”同学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积极性非常高,信心十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充当学习伙伴,提高合作效率
新课程教学理念一直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法,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以学习伙伴的角色参与到他们的学习活动之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这样,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探究学习的效果会很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充当学生的学习伙伴,不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合作效率,笔者充当学生的学习伙伴,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心声。首先设计下列问题:
1.你能解决1+2+3+…+100问题吗?
2.能否用上述方法,解决等差数列问题?(启发由特殊到一般)
7.利用上面的方法,你能归纳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吗?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进度,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小组里继续讨论,让他们充分讨论、争论、交流,笔者在这里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程教理念为根本,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意识。充分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机会,并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