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广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不放心、不放手,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有意无意地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殊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早已成为落后与不太实际的行为,既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又花费了教师的时间与精力,阻碍了学生充分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遏制了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近年来,我致力于改变传统的做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给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竭尽所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变呆板机械学习为灵活自主学习;变苦学为乐学。我在教学中以阅读训练为抓手,以此不断向其他领域拓展延伸,从而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也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焕发了生命活力。
一、精心设计阅读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篇好的文章,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产生美感,品读美文佳作,犹如品味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吸引着你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精彩的导语,字里行间流露着美好的元素,也能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都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阅读前通过精心设计阅读导语,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吸引学生不由自主地步入阅读的佳境,自觉主动地投身于阅读中。如:我在教学《小露珠》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说:“小朋友,大家都见过‘露珠’吧,‘露珠’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的好朋友。可大家知道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吗?它与我们熟悉的雨水有怎样的关系?它在我们的身边是怎样发生着周而复始的变化呢?大家想了解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我抓住时机,说:“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写‘小露珠’的课文,课文将会给大家详细地介绍这些方面的知识,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去理解课文,相信在同学们精心准备,充分品读课文之后,都一定会寻求出正确的答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课文。
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树立学生阅读信心
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让学生产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如果在阅读教学中不顾学生实际,给学生呈现的阅读材料过深,则难免会挫伤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如果过浅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浮躁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心态的形成。因此,我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设计了最佳的发展通道。如在一年级阅读课文时,我对这些懵懂儿童,只要求他们能够借助拼音读通读懂一句话,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便给予表扬、鼓励。当学生升入二年级时,我便要求他们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更能准确地理清句义,明晰地把握句读,富有一定的感情。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还要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才会逐渐具备读懂全句,理解全段,把握全文的能力,以致领会作者通过文字流淌出的强烈的思想情感。学生只有在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才会逐渐掌握阅读的本领,逐渐形成阅读的信心。
三、注重精讲多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富有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厌倦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解及在教学过程中的越俎代庖,这样的机械重复,势必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在讲解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将课堂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充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给他们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他们的主观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态度。在剖析课文时,我只引导学生针对那些艰难晦涩的句段理解、品味,而对那些浅显易懂的段落则充分让学生剖析,让他们享受展示自我的快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升华,既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沉浸在了欢快愉悦的氛围中。
四、善于创设阅读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对于阅历浅显、理解能力偏低的小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深远,其中隐含的内容更是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引入课文描绘的意境中,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将有力地助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有效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文章的主旨。因此,我在教学每篇课文前,都在课前潜心研究课文,为学生精心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意境,为学生打好理解课文的铺垫。如对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对记叙文则表演课本剧,对说明文则制作出鲜活多彩的课件等。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让语文课堂充满了多姿多彩的别样情愫,丰富了语文教学,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置于首位。当然,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还有很多,不同学生因为自身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教师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针对不同个体量身定做合适的阅读方案,这样,才会真正使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从而使阅读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