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2013-12-31 00:00:00顾取英
考试周刊 2013年40期

摘 要: 教和学的互动作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有效教学活动的展开。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同时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有效课堂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活动类型。教和学的互动作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有效教学活动的展开。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构建有效语文课堂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效教学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应该始终贯穿和体现这一基本理念。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思想而制定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较好地体现和反映了这一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些要求和建议说明语文课程的改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必须明确这一点。教学中,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更出色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不能一味地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过于强调语文教师的自身因素和责任感。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对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把握得十分准确,同时对时间的把握应十分严格,切忌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说,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系统传授知识,又要注意给学生想、说、练的机会。这不是全盘否定教师无须提高素质。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学识,运用自如的教学技能,学生才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感到学语文其乐无穷。

二、有效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自从夸美纽斯创造班级授课制以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一直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科的特点,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并能正确地运用它,那么能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向四十分钟要效率”不再是一句空话。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有趣”不是离开教材灵机一动式的随心所欲,不是插科打诨式的逗趣,它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激励手段;运用动机,主要是启发思维,活跃思考,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学生的性格各异,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各类学生都渴望成功,因为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师要对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充分肯定,多加表扬、鼓励。2012年,我执教初三(1)的语文,当时班级整体水平比较差,在全年级倒数。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我采用了鼓励的方法。一位男生,班级倒数第一,语言功底还可以,于是我经常鼓励;第一次测验他及格了,我抓住时机表扬该生的学习语文积极性,而且把他的进步告知家长。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以后每次语文课,该男生都更认真、踏实,后来他每次考试都有进步,在中考中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可见,学习有无兴趣,成绩大不一样,如果当初我选择了放弃,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收获。“一个教师对学生经常批评、斥责,学生必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甚至于产生对立情绪,或自卑心理,其离成功越遥远。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学,效果绝不会好。”人都是希望得到赞扬、肯定的。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成功教育”的事例告诉我们应尽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加以鼓励、肯定,增强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效教学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可见,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自身知识系统中极为宝贵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习得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新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当关注的。我们要重视以单元为单位编排的语文知识。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基础性的,所以,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予以重视是我们的分内之事,而且要把分散在每一课的知识点放在单元知识的背景中加以凸显,还应注重新旧知识的紧密结合,这样建构的知识就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例如:初三课外阅读有一篇文章《西风胡杨》,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我们讲解时要对初二时学过的《白杨礼赞》略加回忆,让学生复习象征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鉴赏。引导学生鉴赏王昌龄的绝句《出塞》,让学生讨论“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所用的互文修辞手法的创新价值,使学生掌握互文的有关知识,形成相关的认知结构。

四、有效教学必须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所谓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其实就是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即为学生创造既严肃紧张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的舞台,并非教师展示自我的地方;获取同样的知识,我们主张让学生自己获取,而不提倡由老师灌输。现代教师不能停留在“我讲你会”的教学层面上,只有做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所创造,才能真正带学生走进高层次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减少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增加学生的说与做。教师所讲的问题必须源于学生的学习思考和研究讨论,把课堂构建成三讲(讲重点、难点、盲点)三不讲(学生已知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的有效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在主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兴趣与快乐,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设计和展开教学活动,应努力体现开放性。应改变传统的听话就是好学生、教师的话就是真理的观念和做法,提倡真理面前师生平等,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表达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是教师的退隐,反而需要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很难谈得上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创造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创造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正确的道路。

总之,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的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需要所有语文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1,第1版.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02).

[4]刘京海.刘京海成功教育随笔.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