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校园流行语,总是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文化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球,给我们新鲜感,也让我们的生活更非凡,趣味亦盎然。
校园流行语一:师傅,给我来份竹子!
学校,大多是勤俭节约的,说起食堂里的菜就更加不敢恭维。有些菜吃起来简直已经节约到不知道它最根本的面目是什么滋味了,变质或者过期一概不嫌弃。竹子,其实就是竹笋,因其过老的缘故,吃进嘴里硬得可以戳喉了,感觉上当然就像吃了竹子的树根。殊不知,某些同学还真好这一口,出于幽默,也是出于真心话,每次对打菜的大叔说一句:师傅,给我来份竹子!
校园流行语二:差点活活让热水给冻死
寒流来袭,中国惨遭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毒害,我们学校里这些孩子更加苦不堪言。平日里,懒一点的学生自然偷着乐,因为这样正好不用洗澡;苦的是那些爱干净的孩子,想洗个热水澡,可排队等了老半天,接的都是些半热半冷的水。等吃力地提到澡堂那边,一桶水早就冷下来了,结果洗的时候,那是一片凄厉的狼叫声啊。不久,校园渐渐就有人传开了:“真憋屈,差点活活地让热水给冻死!”
校园流行语三:我儿子还在的话,也该有你这么大了
不同年月出生的人,自然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于是,那些早进校园的师哥师姐们不知什么时候莫名其妙地就扮演起历史沧桑的角色来。每天神不知鬼不觉的行为,加上一点异常的眼神,俨然一副老大叔、老大妈的模样。在学生会里教导入学的新生们时,他们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是我儿子还在的话,也该有你这么大了。”效果简直可以让人一天都吃不进饭!
校园流行语四:也许(xuàn)吧,那就算(shǔ)了吧
飘渺感,是当今众多同学喜欢追逐的情调,在相互调侃时也不例外。这样的情景经常发生在倾听者与诉说者两个角色之间。某日,当诉说者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滔滔不绝地发表完自己对一件事情的看法的时候,倾听者只冷冷地说了三个字:也许(shǔ)吧。诉说者有点哑然,但是依然情不自禁的口白,倾听者再次加了句:那就算(xuàn)了吧。功力让诉说者直接倒地喷血……
校园流行语五:你看我像“钱”吗?要是像的话你把我借走好了
学生的无产阶级,甚至连无产阶级都还不如。每个月拿着家里给的那点零花钱,供着自己伙食的同时,更要为拉帮结派奠定牢固的基础,首先必须支付财产,所以导致入不敷出。为了钱财,不少同学自然学会了“坑蒙拐骗”,借钱的借口五花八门,被借钱的实在推搪不下去了,干脆来一句:你看我像“钱”吗?要是像的话你把我借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