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由围生期低氧造成的脑缺血、缺氧而形成的脑损伤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出中枢神经异常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当,均可能会造成患儿出现脑功能障碍,甚至造成急性脑衰竭,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患儿的生命[1]。本研究选取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30例,均为足月产儿,年龄5~24 d;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确诊,均符合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均为中度缺血缺氧或者重度缺血缺氧。将其随机平均分成A组与B组,各34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常规吸氧、营养脑细胞、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控制颅内压、抗惊厥、解痉以及抑制脑水肿等对症处理。B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前要仔细检查婴儿高压氧舱内的供氧压力,要保证氧源的充足性,并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将舱内温度调试到22~26℃,待患儿的病情得到一定改善后,为其换上棉质衣服并将其手脚包裹好放入托盘内,使其保持向右侧卧位,面向护理人员,后将舱门关闭,给予缓慢加压15 min左右后保持压力为0.1~0.15 MPa,稳定压力20 min后减压15 min,待指针降至为零后将患儿抱出,1次/d,10 d为一疗程,治疗一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于清晨空腹采集两组患儿静脉血4 ml左右,将其放进混有肝素的抗凝管中,对血液样本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患儿血液样本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数以及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相比,患儿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发生较明显改善,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数以及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下降,B组患儿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 x-±s)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发生在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2],该疾病容易造成患儿的诸多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甚至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由于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CO2分压升高以及乳酸蓄积等原因造成的局部血浆渗透压升高症状,其能引起患儿血液中血粘度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受其影响而下降,进而造成红细胞聚集情况的加剧[3]。同时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造成其通透性的增加,导致血浆发生外渗,而局部的红细胞压积升高。由于儿茶酚胺和自由基的大量释放以及血小板的大量聚集,均造成血浆粘度的增高,严重影响了脑循环功能造成功能障碍,进而发生继发性的脑水肿。颅内压发生进行性增高情况,使得交感肾上腺素系统被激活,使全身小动脉发生收缩,粘度增加而形成恶性循环。
高压氧治疗指的是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使患者呼吸到纯氧气的治疗方式。高压氧治疗为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较为科学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对患儿进行高压氧治疗时,患儿机体内的多数血管尤其是脑组织等重要器官得到不同程度的收缩,血浆中的氧溶解度和弥散率在高压氧状态下有所增加,且其能够有效改善机体微循环,维持有效的有氧代谢,并能够减少生成自由基,一定程度上减轻脑水肿症状,发挥着改善细胞膜功能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高压氧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流变指标,促进患儿被损害的脑细胞的恢复,有效降低患儿后遗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高丽芳.消栓颗粒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6(123):185.
[2]张东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压氧疗与临床护理的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2012,12(30):44.
[3]李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血清尿酸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相关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2013,3(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