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老师喜欢在自己的课堂前面加个修饰词,像是“生态”、“幸福”、“和谐”、“阳光”、“智慧”等,其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老师和学生都能有高效的收获、高效的提高和高效的进步,所以不妨统称它们为高效课堂。要打造高效课堂,老师必须做到“四有”。
一、胸中有“竹”
老师要胸中有“竹”,离不开自己丰富的知识积累、社会经历、教学经验,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
1.要树立教学资源的储备意识
知识爆炸,使许多教师现存的知识成为过时的东西;现代传媒的普及,改变了教师独占教学信息的局面。语文教师面临着严峻的自我更新的挑战,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广闻博览,厚积而薄发,才能取得教学的主动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地位之高低,有一部分就取决于本身的知识储备多少。无论在哪个年代,学生肯定都希望自己的老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从而由衷地佩服老师、尊敬老师。
2.要具备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
教学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存在的文本资源、网络资源和环境资源,也有主观能动的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开发手边的这些资源。譬如学习《背影》一文时,先出示我国著名画家靳尚谊的代表作《父亲》。以这样一位苍老而可敬的父亲的眼神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结束全文时,让学生欣赏MTV《懂你》,有意识地在作品和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使学生再次品味亲情,读懂亲情。
二、目中有“人”
教师要改变“教师中心”的旧思想,从“师道尊严”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创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比如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打破以往规定朗读内容的传统,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语段来读,师生共同点评,教师注意适时激励和鼓舞学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过成人的生活,他们有权利体验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体验作为人的全部生命意义”。
教师要尊重学生思想上的差异。课堂中应更多地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作出自己的评价”、“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母语学习环境。美国的心理学家斯托奇说:“不要幻想所有的孩子都是你眼中温顺的羔羊,很难想象一条大河中只有中规中矩的舒缓,没有湍急和咆哮会是怎样,逾越规矩、桀骜不驯是充满亲和力的表现。”《口技》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一样的,老师讲授时都会说这是一种首尾呼应的写法,以此来突出口技者技艺的高超,可是有一次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想法,他认为开头是多余的,可以删去,通过中间部分的精彩描述,读者会认为口技者肯定用了很多的道具,最后结尾揭示答案:只有一桌、一椅、一抚扇,这种设置悬念的写法不是更能突出口技者技艺的高超吗?这个想法妙极了,非常有创造性。教师要有容百家之言的气度,特别是当自己的感情倾向、价值判断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更要客观冷静,不固执己见,不凭主观好恶判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
三、心中有“情”
没有“情”的教学是不真实的,是激不起学生内心的波澜的,是赢得不了学生的喜爱的。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心灵深处。”要达到高效,老师必须有“情”。
在上《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导入环节,让学生上黑板板书课题,有一位学生自告奋勇上去写了,因为他的字大大小小,引起了哄堂大笑。这个时候如果不想办法,那么这个学生的积极性可能就会被挫伤。于是我说:“我想他这样写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晏子’写大了,是因为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为了突出他,所以写大了,又因为讨厌楚王这个角色,所以把‘楚’字写小了,我说得对吗?”我这样一说,既鼓励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又化解了学生哄堂大笑的尴尬。化学生之难,救学生之急,这一行为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与喜爱。
四、语中有“味”
1.教学口头语要有生动性和情感性
如果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无精打采,一样的语调,一样的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那么此时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对教学内容肯定是不感兴趣的。像这样的课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只能是天方夜谭。像《黄河颂》,我就是用语气、语调启发学生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把中华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等重点、难点词句进行理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教师语言具有生动性和情感性,才能有助于教学水平的发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教学体态语要有丰富性和自然性
体态语言是教学活动中的无声语言。在教学语言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以自身表情和体态来表现的。体态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表达思想感情和内容的。体态是指人的身体姿态。姿态越自然,身体各部位表现出来的动作就越亲切,反映的思想感情就越真实,教学效果也就越好。教师只有不做作、不矫揉和不失态,才能使体态语言得到应有的发挥。当口头语言不足以表达思想感情时,教师若能将体态语言运用得当,将会对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形神”自如,“意音”到位。这样,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互相结合互相弥补,促进教学信息的组织和传达,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