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3-12-29 00:00:00宋会贞
考试周刊 2013年14期

电化教学是地理学科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地理教学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由于地理内容的广泛性、复杂性,时间的无限性和有些地理内容的抽象性,单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难以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此必须借助电教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事物。电化教学利用录像、幻灯、实物、模型、挂图、标本等教学工具,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优化组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地理电化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具优势。其优势表现在:

一、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有浓厚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激情,提高学习兴趣,以最佳状态进入学习情景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启迪学生在关键问题上设疑,激起解疑的兴趣,高效地投入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去。

我在讲述《地球的运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的后果不同,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利用幻灯教学,利用微机编程序教学,自制教具等,我运用地球仪进行演示。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清楚透彻的认识,演示分两种:一种是模拟性演示,另一种是假设演示。我在演示过程中处处设疑,逐步启发:(1)假定地球不自转,会出现什么现象?(2)假设太阳直射点始终直射赤道,会出现什么现象?(3)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演示,教师可以把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的原理直观地显示出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清晰的图像深深地吸引,再加上教师的适时质疑,课堂气氛随之活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刻理解。可见多媒体在教学中能起到悬念激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大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进行比较的地理辨别能力

多媒体电化教学为静态图变为动态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以其声、色、图、形鲜明的特征,刺激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例如:气旋与反气旋的成因及其内部风向的判别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高低气压场形成”的模拟实验录像,使学生由感性高气压区,低气压的形成及内部气流变化上升为理性的成因,接着给学生再分别投放两张北半球高气压区、低气压区分布填充图,提出(1)思考判定高低气压中心;(2)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3)画出风向;(4)分别指出哪是气旋图,哪是反气旋图等问题。学生很快做出了正确回答。通过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和训练,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两图成因的比较,判定出气旋与反气旋图,提高地理辨别能力。通过此种电教手段,运用动静结合的投影、幻灯,视听兼容的录像和电脑,学生建立起地理空间概念,从而认识各地理事物的特征,发现其中的规律,提高运用地图进行比较的地理辨别能力。

三、电教媒体具有重现功能,把学生引入教学意境

电教媒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很方便地把记录的内容反复听、反复看,它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重视地理事物、异地风情,重现不能到现场观察的自然现象,这种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如初中地理第一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地区和特征》中九个自然带的成因及境观,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很容易混淆。为了使学生高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应借助投影模型、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把这些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和代表性的动植物,通过一张张情文并茂的幻灯片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这种方法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意境之中,教师无需更多的言语,学生就会心领神会。

多媒体电化教学,以其声、形、色、图吸引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如让学生分析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教师首先用幻灯片展示热带草原气候冬夏两季的景观图,并用言语做简练而形象的描述。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热带草原气候会有干湿季之分?”学生一定会油然而生探索心理。

这样,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信息源—感官—视听中枢—表象—综合思维材料。由于创设情境,素材形象逼真,感染力强,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进行传输,使学生较容易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地图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并降低学习的疲劳程度,提高学习效率。

四、电教媒体直观、形象,可增强课堂演示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演示实验。而演示实验只有使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但是许多演示实验往往可见度小,只能使坐在前面的同学看清楚或者要学生挨个到讲台上观察,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容易组织教学。而若教师用录像、投影、幻灯等形式,把课本上有关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则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电教媒体可控性强,使教学更符合认识规律

电教媒体可控性强,能把声音放大或减小,能把事物的图像重现,把实物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看到传统教学中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

六、有利于开展国情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录像画面把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国情方面的国土、风景、名声、古迹、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外贸、人口、城市、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和突出的科技、建设成就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事实胜于雄辩,最有说服力。另外,还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突出情况,选择有说服力的镜头、画面呈现给学生,他们亲历其境或亲眼见过,倍感亲切。当然,也要把不足的方面,如由于处理不当产生的环境污染,某些资源形势严峻,人口基数大,而且文化素质低、经济不发达,因此很多方面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等,恰到好处地告诉学生,激发学生的紧迫感,知国、爱国、报国,从而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事实证明,多媒体电化教学能较快地使学生从读图、认图、记图,发展到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并使课堂节奏加快,效率提高,真正达到现代教育教学的最佳要求,并改变地理教学现状,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