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教育体制及培养模式不断发展,文章将针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的开展现状和学生身心需求的发展进行调查,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构想与模式,以期公共体育教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公共体育课 开展现状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1.引言
体育是教育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践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以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在体育教育中高校学生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目前,实现具有较强操作性和系统化的、具有完整结构和多功能的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的程序,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具有很广泛的现实意义和参考借鉴价值。学生是教学的客体,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最终受益人,是高校体育的实践者,他们对体育课有着深刻的了解与切身的感受,所以说对于教学效果,学生最具有话语权。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的开展工作,笔者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19个非体育专业的部分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两个文科和两个理科班共400人进行调查。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选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理科各两个班共400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在中国知网收索有关公共体育课、选修体育课、高校体育课等论文为本论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向法学院、教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及经管学院共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8份,有效问卷33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9.5%、84%,如表1所示。
2.2.3课堂观察法:观察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效率是否有所提高。
3.结果与分析
3.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开展现状的分析
3.1.1教学现状分析
从课程设置来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从2010年开始对公共体育课进行改革,大一进行素质练习(800米、100米、立定跳远等项目),大二按兴趣选修(轮滑、健美操、跆拳道、篮球、排球等)。
由表2观察得知,传统体育内容缺乏,僵化呆板,硬性设置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兴趣性。主要以跑、跳为主,趣味性较低,而按兴趣选修的体育内容多样化,趣味性更强。学生积极性更高,锻炼效果更佳。
3.1.2教学组织现状的分析
3.1.2.1传统体育教学,以班为单位活动,主体是大一学生。
由图一得知,大一学生体育课程设置的传统体育教学是以班为单位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均围绕老师转。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都是由教育者包括教育部门制订和规定的,学生没有主动选择的余地,不管意愿如何,必须绝对服从,学习处于被动地位。
3.1.2.2按兴趣选修体育教学,主体是大二学生。
由图二得知,大二学生体育课程设置是按兴趣选修体育,是公体学生对喜欢的项目进行参与的过程。组织形式突破班级界限,在学校教学允许的条件下,每个学生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学校把有共同喜好的同学组成运动小组,由“专长体育教师”进行运动技能教学,变传统的学生围绕老师转为老师为学生“服务”。
3.1.3关于大学生选择公共体育课内容现状的调查
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是大学生对体育课程需求的最直接表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公体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需求具体见表3。
由表3得知,最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有:篮球、体育舞蹈、健美操、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具有较强的健身性、趣味性,能够较好地满足大学生锻炼身体、调节生活节奏的需求,因此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运动项目的选择方面,男生和女生有些许差异,其中,男生选择项目的排序为:篮球、羽毛球、足球、和网球等,女生选择项目的排序为:体育舞蹈、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排球、轮滑等,这表明大学生参加体育课时,男生更喜欢运动强度大、对抗性强、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女生则普遍喜欢强度小、动作优美、轻松休闲性的运动项目。而排在后三位的项目有跑、跳、投等田径类项目和体操类项目,这些项目也具有一定的共同性,那就是运动方式比较单一、枯燥、健身性不强等特点。
3.1.4大学生参加公共体育课的动机分析
由表4得知,大学生参加公共体育课学习动机呈明显多样化趋势,其中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专项运动知识技能、消遣娱乐是学生参加选项课学习的主要动机,排在前三位。这些动机虽然是最基本的,但与大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说明大学生能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但这些也侧面反映了多数学生对体育公共课学习的长远目标认识不够,还缺乏对终身体育思想的认识。调查显示:只有8.0%的大学生认识到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学现状:大一学生的传统体育内容缺乏,僵化呆板,硬性设置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兴趣性。主要以跑、跳为主,趣味性较低,而大二学生按兴趣选修的体育内容多样化,趣味性更强。而学生积极性更高,锻炼效果更佳。
4.1.2传统体育与按兴趣选修体育课教学组织现状的不同,分别是:传统的是学生围绕老师转,按兴趣选修的是教师围绕学生“服务”两种。后者更有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养成运动习惯。
4.1.3大学生更喜欢选择趣味型强和技术性强的运动,以及他们参加体育课的动机主要是: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专项运动知识技能、消遣娱乐。并同时要求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更扎实、专业技能更优秀和文化素养更丰富,从而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其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技能,告诉学生他们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同时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合理的教学手段、方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4.2建议
4.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且按教师所长进行教学。
4.2.2改善体育设施设备、增加体育器材。
4.2.3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4.2.4合理安排公共体育课内容。
4.2.5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4.2.6学校、家长和上级领导应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立国.普通高校体育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1):32-33.
[2]王宏.体育活动类课程教学初探[J].丹东师专学报,1998(1):36-37.
[3]于秀.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个性发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39-41.
[4]王锐.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3(1):32-33.
[5]刘成,李秀华,等.对普通高校体弱特形学生的体育教学[J].体育学刊,2001(5):31-32.
[6]梅江.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1(4):52-53.
[7]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Z].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
[8]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13]号文件.
[9]林显鹏.大众体育发展趋势[M].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信息研究所,2001.
[10]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他山之石——国外、境外体育考察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1]邹继豪,季克异,林志超,等.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12]林志超,季克异.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1999.
[13]曲宗湖,等.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