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教学要求》,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文章探讨了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并就分级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分级教学 因材施教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规定:“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1]《课程要求》说明:高校学生英语水平存在严重参差不齐的现象,也说明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不符合学生需求的“一刀切”弊端。《课程要求》为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分级教学。
二、实施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是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为i+1[2]。“i”表示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水平,“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学习者就无法理解和接受;反之,语言输入低于或接近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学习者就觉得太容易,就不可能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入必须难易适中,循序渐进。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实践。分级的目的是使教育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规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具有各种个别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1]分级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原则,同一级别的学生拥有相近的语言知识水平,教师为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输入成为可能,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增强。Krashen还认为,情感因素起着阻碍或促进输入传到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作用。学习者只有在最佳的情感条件下,即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焦虑程度降低到最小,才能产生真正的语言习得。分级教学让基础相当的学生在一起,使他们的情感过滤处于最低水平,从而保证他们获得最佳的语言输入。
三、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给更多的学生创造了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机会,但同时给高校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困难。在传统自然班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有所差异,教师难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材施教,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的尴尬局面,因此,分级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理想选择。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本着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增强教学效果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及接受英语知识的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最终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
其次,在自然班教学的过程中,基础差的学生多数心理压力大,他们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不能回答问题,不敢参与讨论,久而久之,产生自暴自弃的倾向,有的干脆放弃英语学习。
最后,在自然班教学考试中,试卷的编排只能从水平中等学生的角度考虑,每一次低分不及格的学生必然是基础较差的那拨学生,这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增强了焦虑感,更谈不上强烈的学习动机。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任何教学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同样,在分级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肯定分级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的同时,也应重视其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改进。
1.分级教学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分级教学班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与交流,导致课堂讨论等活动不能有效正常开展。教师可以通过固定座位或有意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为一个小组开展课堂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了解,缩短不同专业之间知识的差异,起到互补的作用。
2.分级教学对部分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分到高级班的学生感觉自己英语功底好,从而放松学习;分到中级班的学生容易在学习中停滞不前;而分到初级班的学生自尊心受到影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因此,消除学生的心理影响是首要任务。在分级前要向学生说明,分级教学并不是给学生“分等级”,而是从教学的目标出发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只有让学生理解了这种教学模式,适应竞争机制,并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教学才能顺利展开。
3.应该建立升降级制度。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应该给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对高、中、初三个级别进行定期调整。可以采用“滚动制”,以一学期为调整阶段,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调整。这种淘汰与上升的制度让高级班的学生具有危机感,又充分调动了中、初级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意识。
五、结语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符合《课程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应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经验,使之不断完善并真正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5.
[2]Krash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Pergamon,1981: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