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一提起写作文,学生无不感到没啥可写,不是咬笔杆,就是皱眉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从厌写作文、怕写作文到喜欢作文,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可以说提高了一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呢?
一、课外延伸,内外一体。
让孩子们带着感情走进大自然,和他们一起参观、游览、开展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学生往往最感兴趣,在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了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在活动前要进行有目的的部署,活动中相机启发引导,活动后适当点拨写作方法。
我曾带学生游览马陵山,游览前我告诉同学们:大自然神奇而美丽,只有用心去“读”,才能感受到大自然这本书中的奥秘,在游览中看哪个同学观察力最强。当同学们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都东倒西歪地坐在地上时,我精神振奋地对他们说:“你们快看,咱们站得有多高呀!”大伙围拢了我,我指着周围的山形,让他们仔细看山的特点。有的说:“山势起伏,连绵不断。”有的说:“这里的山就像海洋里的波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我又引导远眺,俯视看景色又有哪些特点。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说:“山下的田野像绿色的地毯,山上的树木把马陵山装扮得青春焕发。”“瞧,那远处行驶的汽车多像小甲虫!”“哇!我们站得多高呀,呼吸都感到困难,头也有点晕眩,仿佛在梦境之中。”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仔细地观察着,兴致勃勃地谈论着,爬山的疲劳一下子消失了。
回校后,我及时组织全班回顾游览的经历,并予以启发:“这次活动收获很大,让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把它写下来好不好?”同学们一下子情绪高涨。但我并没有让他们随便去写,而是引导讨论:按什么顺序写?抓住哪些特点?哪里应作为重点?哪里不应多费笔墨?自己的感受怎样融于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落笔行文,大部分人轻松自如,很快完成了习作。
二、开展活动,欢乐课堂。
小学生喜欢游戏,“乐于嬉游”,符合心理学原理。根据这一特点,激发兴趣,“使之趋向鼓舞”,在作文课上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简单有趣的小游戏、小实验等活动,活动后要求学生将过程、感受写下来,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一堂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做“鸡蛋浮起来了”这个简单有趣的小实验(此实验在四年级自然课“沉浮的秘密”前进行)。我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杯装有清水的玻璃瓶、一只鸡蛋、一袋盐,然后把鸡蛋放入清水,鸡蛋沉入水底。问:怎样才能让鸡蛋浮上水面呢?不少学生试探着将食盐放入瓶中,使鸡蛋渐渐浮起来。学生在实验中思维活跃,观察认真。实验完毕,临位互述实验过程,纷纷畅谈实验的感受。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当堂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观察,记忆清晰,历历在目,个个兴趣盎然,再让他们写作,纷纷下笔如有神。
如此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同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得到了较好XSd989UMgqhWy1dwJXTnYQ==的体现。
三、强化阅读,以读促写。
平时要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自然地挂起钩来,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美读课文时,评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分析怎样借鉴,真正读后有所感、有所得、有所用。
在精读过苏教版第11册第14课《游天然动物园》后,同学们对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这些写得较详的动物印象较深,不少同学能绘声绘色地复述,而对犀牛、黄牛及导游阿里所介绍的某些略写的动物的趣闻记忆较浅。原因何在?同学们再读课文互相讨论后一致认为:具体描写的动物,作者都能抓住其特点,让人读了仿佛身临其境。于是,我趁机拨动他们生活体验的琴弦:同学们平时都浏览过动物园吧,文中略写的动物有的也观赏过,谁能抓住它们的特点,像在文章中作者进行具体描写的动物那样,选一种略写的动物或者你熟悉的动物讲给你的好友听听,好不好?此法真灵,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行动,自主合作,讲起了他们的趣闻……最后写出了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为了扩大阅读面,使学生养成勤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实现资源共享,我让全班同学专门准备一个阅读摘抄本,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有关人物、动物、景物、环境、动态、静态等专题摘抄,定期进行阅读交流、评析,进行同一专题的征文比赛。同学们跃跃欲试,乐此不疲。
四、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均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而言,不断进步、不断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佼佼者,从而更加热爱写作。那么,对于一些学困生,怎样使他们不自卑、不落伍,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这种劳动和创造的欢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呢?
1.在作文指导中,对学困生个别照顾,针对具体弱点,巡回点拨,发现闪光处,哪怕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或一个好片断,也在全班表扬,真正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坚定信念。
2.针对学困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不足,让在此方面较为优异的习作者,朗读作品让全班评讲,多给学困生评讲的机会:刚才读的这篇文章怎样?好在哪里?以达到以点带面、取长补短的功效。
3.运用弹性批改,在批改中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对学困生的作文适当降低要求,尽量批改具体,酌情拔高,等第。
4.多开绿灯,提供展示的舞台。为更好地激发同学们习作的热情,每学期校内汇编一本学生优秀作文选,班内汇编一本习作进步选,定期组织师生、家长观看;校内文学社定期组编、排版、发行、见报的作品;积极组织读书征文、向报纸杂志投稿。
异工同曲奏华章,只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重视他们个性的发挥与张扬,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整个世界,他们的习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