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商教育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是解决技校学生心理问题的需要,是促进技校生完善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需要,是提高技校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需要。针对技校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和情商能力偏低等问题,必须通过深挖教材、利用文学感染力,感悟人物形象,在诗文诵读中,以及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情商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商教育 技校学生
情商即情绪智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概念,指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作为“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情商之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语),情商能力的培养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充分挖掘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因素,坚持把情商教育运用到技校语文教学中,对于提高技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技校学生情商的必要性
1.解决技校学生心理问题的需要。技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较为复杂的心理问题:自卑、自傲、孤独、偏激、敌对等不一而足。这些心理问题外化到部分技校生身上,即具体表现为精神上无根、学业上无求、生活上无序、社交上无礼、伦理上无情。他们或情绪急躁导致行为偏激,或怨天尤人甘愿自暴自弃,或沉湎网络一再迷失自我。事实证明,解决部分技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仅仅靠为数不多的思想政治课,或一学期几次的班级德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语文教学所特有的人文关怀、情操陶冶等春风化作细雨,通过课堂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通过美的感化、爱的感染,才能使学生在“无声”中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
2.促进技校生完善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需要。完善的人格,尤其是正确的人生观,对人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我们创造美好人生的前提条件。可以说,现今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所蕴藏的种种高尚精神、深邃哲理,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包括作者形象),对促进技校生完善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不可低估的功效。如深明大义、刚毅勇敢的花木兰,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等。这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融合了人类进步理想情操的人物群体,必然在学习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召、无声的熏陶,增强对社会、人生、自我的认识,使其产生各种全新的情感,对其人格、人生观的完善和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3.提高技校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需要。与人相处与交往的能力,是人未来获取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技校生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老师和同学,人际关系相对单纯,且少有直接的利益冲突。由于正值青春期,其情绪波动较大,极易出现偏激认识及行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的事情时常发生:或在校园内外拉帮结派、寻衅滋事,或在异性交往方面畸形早恋、影响学业等。这就需要通过多样化、趣味性、教育性等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技校生在校期间了解熟悉社会,懂得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学会关心、理解、同情、忍让、团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情商的方法和途径
针对技校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和情商能力偏低等问题,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采取以下方法。
1.通过深挖教材,利用文学作品的感染力进行情商教育。现行技校语文教材融道德、理想、情感于字里行间,有着很强的文学感染力。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徜徉在如此优美的文学海洋中,在学习知识、锤炼思想的同时,还能获得美的享受,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趣味。如学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引导学生追求崇高,领悟生命的意义。学习《邓稼先》一文,指导学生欣赏科学家探求真理的精神,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荷塘月色》一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诗一样的笔调,梦幻般的意境,产生遐思无限。学习《我的空中楼阁》一文,引导学生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2.通过感悟人物形象进行情商教育。文学作品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会从不同侧面影响学生的情感,这不仅能让他们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而且能引起他们的深入思考,获得人生的宝贵启示,从而给他们干涸的心田带来丰富的精神滋养,给他们人生的道路立起盏盏指路明灯,引领他们人生的方向。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海伦·凯勒的坚强独立品质催人奋进,她从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所以要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那些体现她精神品质的语句过程中,不断鼓起追求生活光明的勇气。
3.通过认知作家进行情商教育。许多课文的作者本人就有着丰富的情感,而且其历经磨难矢志不渝终成生活的强者。在教学中,我们可针对学生的实际介绍作者的成长经历,让学生了解他们是如何在磨难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从中受到鼓励,勇敢面对现实,做到自立自强的。如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因此在阅读杜甫的诗文时,可以让学生广泛搜集杜甫的生平资料,了解他一生虽遭遇许多不幸与坎坷,却写出了光照千秋的诗篇。又如在学习鲁迅的文章时,要让学生了解他敢于直面黑暗的现实,以笔当枪,用一篇篇刺向敌人心脏的文章,激励自己,也激励那些勇敢的人们。再如学习《史记》中的一些作品时,要让学生了解司马迁虽身遭宫刑,却以极大的毅力写就了这部无韵之离骚,等等。这些作家在逆境中战胜自我的事迹定会让学生深受鼓舞,对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锤炼他们的意志品质,无疑有深远的影响。
4.通过诗文诵读进行情商教育。在放声诵读中,要求学生把作品的感情表现出来,不但要动口,更要动脑、动情,由此激发学生高尚的情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享受朗读带来的乐趣。如在早读中,朗读戴望舒的《寻梦者》,感受作者对青年的期望,感受寻梦的艰辛和梦实现的快乐;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力求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规矩;读《少年中国说》,感受自己肩上的责任,时刻警醒自己……课堂上,读《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懂得普通人也可以有高贵的灵魂;读《好雪片片》,知道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身边就会处处有美好;读《天堂与地狱比邻》,明白只要自己肯努力,就能生活在天堂……在书声琅琅中,在感官反复的实践中,使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感知力,无形中形成对美的感受力,培养和发展情商。
5.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情商教育。技校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好的书籍无疑是他们的心灵鸡汤。因此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感受人性的善良、人世的美好、生活的绚丽,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如对自卑、心理脆弱的学生,可向他推荐小说《简·爱》,那个出身卑微、相貌平庸却自立自强、积极进取,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挠、敢于争取自由平等的女孩简的形象定会深深感染他,使他慢慢变得坚强起来。又如读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学生,定会记住保尔·柯察金那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定会被主人公那坚强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动,以他为榜样争取有一个不悔的人生。又如读过《老人与海》的学生,都会被那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所折服,记住他所揭示的哲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
总之,在技校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商教育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只有把握住技校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因素,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才能够不断提高技校生的情商水平,使其保持良好的情商状态,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张梅.情商激励与语文教学[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9).
[2]韦尔丁.情商[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3).
[3]张智勇.对技校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思考,品牌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