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讲评课的有效性

2013-12-29 00:00:00侯丽华
考试周刊 2013年36期

摘 要: 每次考试后教师都要进行试卷的分析和讲评。一堂好的历史讲评课对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对学生后续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讲评课的有效性,教师在上历史试卷讲评课时要做到及时讲评、认真备课、讲评新颖、延伸知识、解题技巧的指导,等等。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试卷讲评课 有效性 提高策略

试卷讲评是指在学生考完试后,教师对试卷和学生所考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和讲解,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的一种活动。它是教师发现教学问题、调整教学思路、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联系和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复习阶段,做好试卷评讲显得尤为重要。好的评讲课对学生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的缺陷、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及对后阶段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历史试卷讲评的有效性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及时讲评

考试结束后学生都很想了解自己考得怎么样,他们对考试成绩是非常关注的,有着较高的热情,同时还能比较清楚地记得试题的解答情况。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趁热打铁,及时讲评试卷,把试卷的信息反馈给他们,让他们及时了解考试中或是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个时候讲评试卷效果是最好的。否则时间一长,随着学生热情和关注度的下降,他们听讲试卷的兴趣也会减弱,讲评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对教师来说,刚刚改完试卷,此时对试卷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也是最清楚的,及时讲评也能清晰明了,时间长了难免会遗漏,所以,及时讲评试卷非常重要。

二、认真备课,明确重点

有些教师会认为讲评试卷比平时上课要轻松得多,不用认真备课,在讲评的过程中存在“就题讲题”、“照卷讲题”甚至是“对答案”的现象。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非常不对的。试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通过讲评无论是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还是对以后的考试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随便应付,那么学生会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在讲评前我们同样要认真备课,做好笔记并明确重点。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试卷讲评的课呢?我是这样做的:

(1)对所任教班级的考试总体情况首先要进行分析。班级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要及时汇总。同时对进步较大或是退步较大的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

(2)仔细分析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考试是师生双方共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分析并找出症结所在,这样才会对师生双方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学习有帮助。比如找出班级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或是学生在答题规范上存在的问题,甚至哪些字、词、历史基本概念错得比较多要加以重视。举个例子,我在分析选择题(初中历史一般都是单向选择题)时,先看哪几个题目班级失分率较高(错误率如果在20%以上,我就会认为比较严重),把这些题目勾出来,逐个分析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看题粗心?还是教师出题偏难?或是上课没讲透?认真分析并做好记录。

(3)明确重点。讲评试卷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可能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我们应该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明确讲评的重点。一般所讲的重点都是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每个班级的情况有选择地突出重点,如讲答题的技巧、试卷上的某一个题目或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三、讲评新颖,师生互动

试卷讲评要体现新课程的特点,力求新颖。对于同一个知识点要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分析,对学生学过的知识点要归纳总结、加以提升,启发学生新思路,让学生觉得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如果固守传统,只是订正答案,就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更不用说促使学生投入地思考,能从试卷的讲评中感悟到什么了。我们在讲评的过程中要力求形式多样化,并能够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些题目,不一定要教师一讲到底,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如,有时我在分析某一个题目时,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会故意请一个做错的学生起来讲他的解题思路,然后请其他学生对他的解题思路评论,找出错误之处,在学生的相互讨论中大家一起发现问题,找到答案。我觉得这样的讲评效果要比教师直接给答案好得多。

四、延伸知识,专题复习

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测,也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完善和推动下一阶段的学习。我们在讲评试卷的时候注意不要单纯地讲某个题目,有的题目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进行知识的延伸、提升或归类总结,进行小专题的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过渡,以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应用的能力。如有一次考到了俄国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我在讲评的时候,引导学生思考19世纪中期在中外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改革?这些改革有什么共同点?结果如何?它们的成败对我们中国的改革有什么启示?这样,通过一个题而延伸拓展到一个小专题,从而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这种方式的讲评,学生突破了原来试题的狭小范围,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认识此类问题,扩大了原有思维空间,不断完善和发展了思维,并提高了综合应用的能力。

五、解题方法的指导

考试既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又是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初中历史考试有选择题、填空、改错、判断、连线、材料、探究等题型,每个题型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技巧,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教师在讲评的时候也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做选择题时就有很多技巧,必须筛选法、排除法、比较法、直接法等。又如做材料题时也有技巧,在顺序安排上可以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看材料,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看题时直接找到你要的答案;看问题时还要审题仔细,看清问题是怎么问的,例如是要求你根据材料回答还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明显是不一样的;有时最后一小题是让你回答展示材料给你的启示,虽是主观题,言之有理即可,但仍有不少人在这样的题目上失分。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时指导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才叫言之有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回答。

六、少批评,多鼓励

最后,教师讲评试卷时不要忘了鼓励学生。每一次试卷讲评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学习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为了促进学生以后取得更大的进步。德国的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次考完试后,学生都渴望教师看到他们的进步,得到教师的表扬。对于那些考得不理想的学生来说,更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帮助而不是批评、指责。所以,我们在讲评的时候既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又要帮助他们分析失利的原因。特别是在班级整体考得不理想的情况下,千万不能把讲评课变成“批评课”、“检讨课”,要教育他们胜不骄、败不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让他们更主动、积极、充满信心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总之,要上出一堂高质量的历史试卷讲评课不容易,需要教师积极探究、精心准备、精讲精练、总结技巧、耐心指导、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试卷评讲课的教学效率。教师们应在新形势下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钱卫红.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研究.中学数学信息网.

[2]德国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