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任何科学技术及其产品都有着双刃剑的功能属性,随着运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多媒体教学活动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不可避免地形成教学上的模糊思想和错误行为。为了澄清和减少诸如此类的意识行为,在一定的教学时期和范围内,有必要把多媒体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发展性课题予以深入探究。本文就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 运用
在学校教育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了高中教育教学的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所谓多媒体(multimedia),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综合”。而多媒体教学活动,则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它具有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储存及其传输网络化等一系列特征。然而,由于传统教学习惯和一些人为性等因素的影响,多媒体教学活动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机教”代替“人教”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对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进行了分析。
一、对当前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问题现象的简析
一是用直观视觉限制学生的思维想象。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集多种信息于一体,把音图文等综合效果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以满足学生的视听需求。然而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蕴藏于字里行间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正因直观演示而使得学生的思绪无法放飞,从而较大程度地丧失了“感悟”功能。二是用多媒体替代教师的范读、讲解和板书。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对于“机读”而言,教师的范读更能诱发学生的情感。因为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对文本领悟的深刻体会,而且教师范读时所流露出来的表情和体态语言等也能生动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产生比较深刻的综合性影响,这是录音范读所不具备的功能。而且课堂教学中的变数比较大,如果缺少教师的现场板书而一味地使用预设投影,则会使得师生之间的现场互动显得僵化。三是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过程趋向机械程式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多媒体“喧宾夺主”,以机械性的预设问题和答案去“引导”甚至“限制”学生,则会严重地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扼杀学生的活性思维和创造心理。四是影响师生的情感互动,不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是情感互动和艺术交流活动,尤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能体现其情感魅力,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像。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这是违背教学发展规律的现象。
二、对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简要思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本着适度高效、科学合理的原则,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有效辅助教学活动。
1.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激发语文学习情趣。实践表明,积极开展多媒体语文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快速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映成趣的立体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如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可以给学生适时播放一段邓丽君的《几多愁》歌曲,那缠绵悱恻的旋律、愁肠百结的内容和美妙动人的歌喉,能够创设出一种令人心驰神往而又挥之不去的情境,营造出和谐共振的诗词氛围。又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设备,生动形象地展示一幅幅与之相应的连环画,再引导学生根据连环画中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使原本比较枯燥的文字自然生动起来,把学生吸引到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之中。尤其对于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多媒体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无趣为有趣,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
2.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是创造之母”。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然而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更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经过对人体视听感官的有效刺激,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思维综合效应。多媒体技术为增强直观性和培养想象力提供良好的支撑。如在教学《故都的秋》内容时,假使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他们则很难进入文中描绘的意境。有鉴于此,如果借助多媒体,把牵牛花与秋雨图、落叶图等综合而成一种形象性画面,再配置与文段相应的朗读录音;或者给出一个简单“留白”的画面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自行添加一些内容创设完整意境并用文字表述出来,如此不仅能够大大增强文本内容的直观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是极为有益的。
3.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化解语文教学难点。传统教学设备的“大体积小容量”与多媒体技术的“小体积大容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相关知识贮存于多媒体设备中让学生认真阅读赏析,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更为广泛的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化难为易。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环境描写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口头描述,那么对贾府内外那气势雄伟的外观环境、精致讲究的摆设布局及不同凡响的吃穿用度等,则学生难以理解。而如果把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断制作成课件进行演示,学生就能够比较深刻地理解林黛玉那“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外貌描写,并在追寻黛玉行踪和移步观赏之中“切身体会”贵族贾府的煊赫家世。这也是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巨大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