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都在努力创设一个宏观上的“大语文情境”。所谓“大语文情境”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创设“大语文情境”这一要求。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按照教与学的意愿,把图、文、音、视、动相结合,让各种新颖媒介奇妙地组合成一种全新的教学信息方式。在中学语文中运用,多媒体有如下优势:
一、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让学生感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中学语文课本中诗中有画、文中蕴情的诗作与抒情散文等,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充分表达文章的情境、色彩、声音等,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方式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从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教师对一些以往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也可以用感性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朱自清的《春》营造了一种形、色、声一体、意境广远、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的意境,为了讲好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先利用互联网下载一些符合课文内容的关于春天美丽风光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根据文章内容穿插其他图画、音乐,从春草图到春花图、春风图再到春雨图,通过画面的不断变化表现光线、色彩的变化,描绘出春天特有的景色、朝气和活力,使学生既牢牢把握文章的内容,又领悟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通过文字和图片的欣赏,使学生自主发现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懂得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建立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二、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软件可通过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些课文内容的透彻理解,同时师生还可以共同参与其中,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针对文中谈到的苏州园林的特点,以前往往采用列表归纳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而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课件,根据课文内容展示苏州园林各个角度的图片,甚至是电视片,让学生在欣赏图像的过程中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或者是根据文中所提出的特点给多媒体图像分类,从而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三、促进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智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将形象和声音分别作用于大脑,使大脑半球同时发挥作用,有利于记忆力的巩固,有利于发展观察、思维和想象力,例如:在介绍鲁迅的时候,为了消除学生与鲁迅之间的时代隔阂,让学生更贴近更真切地去了解鲁迅其人其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鲁迅的诞生地”及“鲁迅的家庭背景”的相关资料,再现当年浙江绍兴的地域特色,鲁迅故居的房屋、用具、陈设等,画面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配以较为直观的完整的对浙江绍兴这一乡土背景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底蕴所进行的解说,声情并茂,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自主探究文本的氛围中,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强大优势。
总之,多媒体为教学备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创造适合于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水平的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多媒体在老师备课过程中,促进了教师认真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研究如何组织教学,拓宽了老师的课程空间和教学视野,有利于教师创造具有鲜明风格的“自己的课程”。另外,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知识构建活动的实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多媒体以它方便、快捷的方式,以它充满教学激情的信息方式给学生直观的艺术感受,使学习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温馨、生动又绚丽多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