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媒體不公 小選團望洋興嘆

2013-12-29 00:00:00
澳门月刊 2013年10期

九月對澳門市民來說,可以稱之為選舉之月。從立法會第五次換屆選舉宣傳期伊始的一號起,再到十五號投票日後公佈的選舉結果之後,選舉氛圍都彌漫在小城的大街小巷裡,並且引領了本澳超過半個月的媒體輿論動向,報道著全澳濃鬱的選戰風雲。

翻看本澳各大報章九月份的報道,“某某選團在某某地點宣傳政綱,介紹競選理念”的新聞報道可謂信手拈來,還附有主要參選人以及所屬組別的圖片和說明。但在這看似正常的選舉報道之中,在下發現,各個報章在報道參選組別的競選動向時,存在嚴重的報道傾斜,對於部分較為“強勢”的參選組別,近乎貼近的每日追蹤報道,還使用了較大的報道篇幅和版面;而對於一些較為“弱勢”的小參選組別,在報道形式和內容上,則泛泛其詞,小篇幅帶過,甚至是“不聞不問”。在與友人聊天時,便聽到其嚴厲呵斥媒體的報道“不公”行為,導致市民對一些選團熟悉倍至,卻對特別是新晉的基層市民選團聞所未聞的情況出現,從而在輿論引導下使選情出現了偏斜。面對大幅度的選情報道小選團卻不見有一席之地,便只能望洋興嘆。

早在選舉接受報名之時,選舉管理委員會便刊發了本澳媒體必須公正客觀的對參選組別進行報道的指引,在下亦在貴刊先前的刊物上拜讀過譚志強先生對關於“媒體介入”報道選情的評論文章,原以為在相關部門的引導下,各個報章媒體能夠盡職的履行自身的義務和責任,公平報道參選的所有組別“競選戰況”,以助市民更全面的瞭解所有組別政治綱領和競選理念。但以為終歸只能是以為,翻看全澳最大報章半月之餘關於選舉的報道之中,難以找到新晉參選的基層組別的信息,而對於較大影響力的參選組別,則是事無巨細。但事已成實,結果也已盡顯,不能再有改變,在下希望,在下屆選舉開始之前,官方能夠給出足力的管制和引導措施,規範媒體輿論,保障各個組別的基本利益,方能顯示出政府的領導預見性和公正性。

(澳門/張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