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和理想一起上路

2013-12-29 00:00:00封尘
美文 2013年20期

有时候我还是会梦见第一次坐的火车,那是一辆绿皮火车,车窗是能够拉开的那种。十七岁的我带着几斤橘子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看窗外,累了休息一会儿,饿了剥橘子。列车晃晃悠悠了四十个小时。后来我再也没有坐过这么漫长的火车。

那是高三上学期还没结束的时候,我拿到萌芽杂志社寄过来的复赛通知书,和父母吵了一架,给老师留下一张纸条,准备奔赴上海。后来,我还是先坐火车到广东,然后和我爸一起去上海。

出发之前,爸爸一直很反对我去参赛,说是高三学习紧张。出发之后,他就再也没提过这话,安排好住宿和饮食,陪我去看外滩和城隍庙。

那时候还是第十二届,转眼第十六届都已经开始了。每一年多少人怀揣着梦想到来,又装满友情离去,相约来年再见。

在更早些的2009年,去参加新概念的复赛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还很遥远。那个时候我有一群在网络上写字的朋友,是在一份中学生杂志的官方网站上。

那年春天,因为一个比赛,我注册了一个账号开始将写的东西发到那个网站上。说是东西,其实也就是课堂957611c84de2d1234729e9cfd23163c2216fd084e0f3112d348a747821f2a27a作文和一些随手的涂鸦。

人生中每个“第一次”都会在脑海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将第一篇小东西上传到网上之后,开始了漫长和兴奋的等待:等待通过比赛初审,等待其他人阅读,等待有人来评论……是一种让人有点紧张又有些高兴的复杂感觉,和大半年后将四篇参赛稿件装进大信封后的感觉一样。

很多朋友是在那个时候慢慢相识的。因为年少,所以才会毫无防备,也因为同样刚起步,所以大家才容易惺惺相惜吧。互相阅读作品,互相写评论,交谈甚欢,说说青春,说说理想,说说困扰在心的那些永远也想不明白的人生终极问题。那大半年很忙,写一些文字,然后把写在本子上的小作品敲到电脑上然后传到网上,给看过的每一篇文章写评论,认真看别人留在我文章下面的每一条评论,管理网络文学社……那些现在看来幼稚至极的文字,真的曾经充实过我的生活。

两年后,我和这个杂志的编辑开玩笑。我说,我当年为了能在你们杂志发表一篇文章,买了三年的杂志,花了一年的网费,这些钱可都是从我的生活费里省出来的。编辑说,你现在可以给我们写两篇文章把这笔钱拿回去嘛。

前几天搬家收拾东西的时候,从几大箱样刊里收拾出23期那份杂志。原来已经过去了那么漫长的时光。我想起一个人。

我刚开始在网上发一些小东西的时候,杂志上正在主推一个叫谢植宇的作者。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就是我的目标。后来,我几乎失去了他的音讯,只知道他做了医生,再也没有写过小说。现在想想,这多像一个轮回:我也在这个杂志写了二十多期小说,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也像曾经的我一样。

一路走过,阅读和写作已经成为了融进我生命里的东西,不可缺失。想想那些明明写得不怎么样却要死磕的日子,就被自己所感动,我想我就没有什么可以放弃的理由了。

高考完之后的暑假,我把积攒了半年的文字火山喷发似的写了出来。那是在小镇上一间非常简陋的出租房,在等待高考分数的漫长日夜里。那阵子,很多故事在我脑子里胡乱盘旋,很多人在和我说话,很多情感通过文字宣泄出来,像一场无声无息的战争。我把它们写下来,到夏天过半的时候,我离开居住了十八年的老家,告别那些过去的时光,去往青春的下一站。

大学时光总是空闲时间多,阅读和写作可以自由安排。这是曾经梦寐以求的事情:熬过高考吧,熬过去就是天堂。

时至2011年初,我们一群人着手做自己的杂志,我们给它起名《理想国》。

那时候不清楚做杂志的过程,不懂排版,没有人脉,没有资金。一群人就这么糊里糊涂而又信心满满地上路了。

想方设法约到文章和插画、找学长学姐学排版软件、骑着自行车到处找能做印刷的地方、笨嘴笨舌地讨价还价、羞羞答答地在学校主干道挂海报做宣传……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我多希望“第五次”后面是一个省略号。

人是容易被自己感动的。有时候想到曾经为了这份没有公开发行的杂志跑了大半个上海、大半夜还在印刷厂看印刷效果,真会觉得很不容易。

争取过企业的基金,争取过学校的赞助,和出版公司争取过合作,成功过也失败过,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本来以为还很远的毕业,忽然就被摆到了面前。要毕业了,才不得不承认当初信誓旦旦的目标没能完成,也许它要无限期延后,等到有一天我们强大到能挺起腰把沉甸甸的理想举过头项。我相信我和我的理想,一直都在。但是现在,《理想国》已经无限期停止下来。

我们都开始工作了,为了先养活自己。

我现在工作于一家图书出版公司,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到公司,一个人在会议室里写东西,泛着白光的电脑屏幕就是我的小小世界。

一个朋友工作于一家杂志社,最近刚辞职,想要寻找一个更适合的出版单位。另一个朋友正准备出发去北京,从群众演员做起。更多的朋友,几乎都已经安定下来,做着各自的工作,养活各自的理想。

初入职场,很多已经在现实面前失败的前辈会告诉你:放弃理想吧,不然你会粉身碎骨,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理想的一席之地。

那又如何,如五月天所唱,“青春是人生的实验课,错也错得很值得”。

青春和理想,是我们现在最大的资本,无论青春还剩下多少,无论理想是做什么,赶紧上路吧。再不出发,有些风景你就再也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