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在PC与互联网技术之后,云计算成为IT应用中的最大技术革新,尤其是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知识产权资产IP,云计算作为计算机技术新发展方向,势必会在信息化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在云计算概述下,介绍了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分析讨论了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计算机;云计算;技术;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4-0716-03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量移动设备涌入网络系统当中,增加了信息系统负载的压力,而各项资源负载压力与有限性,使得与有关信息资料与设备成本间的矛盾加剧,急需新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之一,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知识产权资产的一种,经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强化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研究是大势所趋。
1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最早来自网络就是电脑的思想,后来,亚马逊提供了弹性的计算云服务,而云计算一词最早是由谷歌公司所提出的,并在谷歌推动下,云计算成为世界各大高校的研发项目,在2008年,IBM公司在我国无锡首先成立了全球的云计算中心,目前,云计算已得到全世界各国认识与重视。云计算是种优秀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模式,其云所指的是因特网与计算机网络的比喻形式,是个抽象虚拟的网络资源。广义云计算所指的是根据需求与易扩展等形式,运用网络对服务内容进行获取的统称。而狭义云计算所指的是用户终端运用远程连接,对数据库、计算与存储等计算资源进行获取的应用模式。云计算包括数据中心所提供服务与互联网应用服务中的软硬件设施,通过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目前全部数据与应用软件均能按照相应形式进行云中存储。也就是说,只要有浏览器,并安装一操作系统,其功能相对简单就可,经过因特网与云相连接,就能在网络环境里尽情畅游,通过云中各计算资源,尽量满足实际的应用需要。计算机云计算与软件、网络相关联,云计算还能进行买卖流通,并具有强大安全性、规模性与虚拟性,其云计算平台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云计算是在传统计算机的网络技术上融合来的产物,将各种物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形成共享的基础构架,各物理资源可虚拟化为巨大的资源池,经过网络资源整合,依靠商业模式把云计算力向用户终端布局,云计算力提高,可减轻终端负担,享受云计算所带来的成果,目前,云计算技术所常用的格式为软件、平台与基础设施等服务形式,但它们各具特点,均存在一定利益风险。
2 云计算技术
2.1 支持架构与部署的自动化
目前的云计算多采取半台体系的结构给予支持,具有支持系统自治与架构敏捷的特点,其中,支持系统自治是指支持体系需要把自动化有关技术镶嵌到其中,降低管理任务与人工部署的影响,用户各应用要求可被云计算平台进行自身智能的处理;而其架构敏捷,可对需求变化或者实际需求进行迅速响应,增强效率。云计算经过自动安装及部署,可实现云计算的自动化应用,并让计算资源由原始状态向可用状态进行转换,通过资源池资源的划分,能为用户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并以部署与安装过程的完成来体现,在系统资源当中,允许采取多步骤部署,对有关脚本进行部署,以实现应用软件部署配置与不同的设备管理工具配置,防止大量人机的交互,让部署不再单纯依靠人工操作,而是采取工作流的方法进行全过程的部署,以提高云计算的工作效率。
2.2 虚拟机与安全管理
虚拟机作为云计算关键技术,虚拟机是虚拟数据中心的操作系统,能把离散硬件资源进行统一,实施共享平台的创建,虚拟机的优点为:可整合服务器,降低计算机技术的成本;通过暗哨计划内外停机,能对业务连续性进行改进;对运行很少或不应用服务器能动态关闭。云计算通过计算机资源整合,运用云计算设备当中的任一计算机,对任何隐私的信息均能找到。这使得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成为亟需解决问题,Siani等人,对云计算的服务设计提出了一些用户隐私保护设计原则,如加入与退出机制,反馈机制,个人信息少发送到云中,数据应用目的限制与明确,禁止未授权复制、访问与应用等。
2.3 资源监控
资源监控也是云计算技术当中的关键技术,对系统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并向其他的子系统进行性能信息的提供,以完成系统资源分配。给云的资源动态部署可提供重要的依据,以监控资源的应用及负载状况,运用云计算能对资源可用性与性能进行跟踪,以提供信息问题的解决与资源均衡,对资源池全部资源的监控与管理,可经过监视服务器来实现,经过各种资源服务器的配置监视,可部署代理程序,并定期将应用有关信息的数据资源上传给数据库。
3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3.1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形式
图2 云计算的服务层次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下,云计算应用形式主要包括网络服务、软件、互联网整合、商业服务平台与管理服务的提供商,如图2所示。其中,软件就是服务,在人力资源管理类的程序当中,常见的一种云计算应用形式,通过网络浏览器,可将程序信息向用户传输,有效节省了资源成本;商业服务平台为软件与管理服务混合的系统应用,能为用户与提供商间提供互动平台,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服务;网络服务或软件关系较为密切,经过API能促进开发者实施更多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研发;互联网整合是将网络供给类的服务公司资源优化整合,为用户提供更恰当快捷服务的供应商;管理服务的提供商,与其它的云计算应用形式相比,这种应用形式最为长远,所面向的是信息技术行业服务的对象,像病毒处理等。
3.2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状况
云计算技术起步时间不长,其实力还较为微弱,但随着云计算技术广泛研究与应用,在实践领域以获得较大进展,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正产生影响。有些运营商把云计算中的虚拟技术应用于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后,运营商的总体投资能够得到降低,服务器整合,对服务器数量增长进行了遏制,降低了IT设备采购量,大幅度降低了有关IT设施采购量,设施数量降低,减少了隐性成本消耗,还避免了环境污染,响应了目前节能减排理念。经过虚拟技术,能构建虚拟化的集群,其高可靠功能,可让应用系统业务得到连续性保障,增强了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如X86服务器的虚拟节能技术,可在数据中心应用云计算技术,以达到节能减耗作用,首先把数据中心服务要到期的X86或者低配置的服务器整合,用高性能的服务器进行取代;然后,把高性能服务器整合后,实施资源池化,在资源池中,运用动态资源进行调度,对计算资源高低阈值进行定义;接着,对资源池当中的主机与虚拟机进行关联性则的设定,管理主机的启用电源;最后,对资源调度与电源管理等策略进行制定,对业务忙时的主机负载高低阈值进行定义。当业务不忙时,经过实时迁移,可把低负载主机中的所有虚拟机,迁移到其他没有达到负载上限主机上,对于空闲主机的待机模式进行控制;业务忙时之前,可把待机模式主机进行唤醒启动,经过实时迁移,把部分的虚拟机迁移到已启动但处于空闲的主机中,此过程按照计划策略实施自动化控制或者人为控制执行均可。云计算概念是谷歌首次提出的,也是这领域的积极开拓者,云计算多是由谷歌文件系统所构成的,IBM也正在实施蓝云计划,实现其云计算理念,在我国无锡成立首家的云计算中心,在2008年,Microsoft公司实施自身企业云计算平台,提出了有关三屏一云的战略,主要是电视、电脑、手机屏和云计算,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研发云计算技术,对于信息化社会来说,影响巨大。
3.3 云计算应用实践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信息科技进步,云计算技术发展起来,并在研发应用中获得了很大进步,逐渐成为国际关注及竞争重点,在计算机领域,未来将向虚拟化与云计算进行发展,其发展前景主要表现下列方面,其一,公共云与私有云间的界限不再明显,很多企业将采用公共云与私有云两种技术结合的方式,如因特网一样,成为任何机构与组织内外交流方式,有些信息资源成为两种云技术的融合产物,很多厂商会交付新管理工具、基础架构与安全工具,并用云计算计算看IT发展;其二,软件服务产品会得到更为广泛应用,要有效控制用户访问,就需要采用更好解决方案,尽管次产可给企业发展提供诸多帮助软件应用业务会由工具式应用像免费操作系统的基础软件进行转变,并进而转变为在线企业软件全面的应用,以提供更为综合的应用,充分发挥其价值;其三,更多企业用户会使用云计算与虚拟化设备,这样就需要更多技术来支持,由于海量信息不能得到有效分类控制,会容易造成混乱,其信息就无价值了,并众多技术会存在诸多断板,而云计算技术能弥补此缺陷,将混乱信息状态进行清除,确保信息库规范有序,为海量信息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处理平台,促进信息管理科学化的实现;其三,随着全球联系的日益紧密性,云计算应用实践,为世界广大用户提供更为全面信息技术,并让信息技术设备成为公共设施应用,在云计算技术下,用户运用云计算,能够用较小成本获取较大计算力,在这种变化下,会激发新理念与新创新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应用,并促进新技术创新,产生蝴蝶效应,促进信息化社会发展。
4 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与计算机技术进不下,云计算技术得以发展,并在应用实践当中,获得了很大进展,成为全球关注竞争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市场需求增大,云计算技术将会成为技术的新改革力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带来巨大影响,云计算尚处在起步阶段,我国有关云计算的普及有限,很多用户在云计算接受与认知程度较低,要改变计算机传统应用方法,还需要国家进行大力融合推进,以实现计算机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我国生产生活带来益处。
参考文献:
[1] 高巍,李洁.云计算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对 ICT 产业格局的影响日益明显[J].世界电信,2011(4).
[2] 赵越.云计算安全技术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1).
[3] 王佳隽,吕智慧,吴杰,等.云计算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应用探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10).
[4] 庞伟伟.简述计算机“云计算”技术的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