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关于课堂教学的引入方法,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作为一名基层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我在参考众多行家里手的引入方法的同时,结合本校的校情和学情,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经过连续几年的探索和尝试,最终形成了实验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多媒体创设情景导入法等多种课堂导入方法。
关键词:电工基础 教学 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179-01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课堂,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一节课的导入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段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展现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的导入技巧。本人从事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十几年,就《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实验导入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实验不但是发现、验证规律的必要手段,而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重要工具。例如,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这节内容即抽象又枯燥,而且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按课本按部就班的教学,就显得更加枯燥乏味,学生很难接受。在实际教学中,我在引入部分安排一个小实验:课前准备一只至少100微法的电容器,一个直流稳压电源以及一段导线。上课时先用导线连一下电容器的两只脚,由于电容器不带电,所以不会有任何反应。当把电容器在直流稳压电源上充好电后,再用导线连接电容器的两只脚时,同学们立即被电火花的光亮和“啪”的一声所振动,课堂的活跃气氛立即提升起来,接下来,由这个实验入手,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2 故事导入法
喜欢听故事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新课前先讲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可使学生产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例如:在学习完直流电,开始学习交流电前,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爱迪生和特斯拉的小故事:由于直流电在输送过程中消耗太多,以至于由发电厂输送的电力距离不得超过1.6 km,这样就无法解决人口稀疏的偏远地区人们的用电问题。一次特斯拉和爱迪生在讨论发电机的改良方案时,爱迪生无意中承诺,假如特斯拉改造成功的话,他将付给特斯拉5万美元的奖金。数月过后,特斯拉成功的改进了发电机的附件,产生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但是爱迪生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以一句玩笑话搪塞过去,特斯拉当场辞职,专心研究交流电,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此时爱迪生却通过各种途径阻挠人们使用交流电,从而由一名电力应用的倡导者逐步变成电力技术改革的绊脚石。然而,由于交流电的各种优点赢得了用户市场,现在它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这个小故事,不仅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教育了学生要相互合作。无论他是多么伟大的科学家,如果他违背了历史的潮流,他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同时给同学们上了一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课。
3 复习导入法
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方法,现在依然是我们使用最多的导入方法。利用复习旧知识,提出新问题,用以前方法不能或者不好解决,从而引出教学内容。这种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的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戴维南定理这一节时,先出示一道求解复杂直流电路中某一支路电流的计算题,由于同学们前面已经学过了支路电流法和叠加原理,相信同学们都能用这个方法求出这道题。但是,用这两种方法都非常麻烦,并且把电路中所有的支路电流全都求解出来,没有必要。怎样有针对性的求解某一支路的电流呢?从而引入戴维南定理,这种导入方法即复习了旧知识,有引入了新知识,并且对新旧知识进行了比较,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就能掌握选用恰当的解题方法。
4 悬念导入法
巧妙的设置悬念,容易造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思维环境,促使学6L2uqh/tCuTnDuyIAAYHUUQxbWl+DQ1UFjebCYTTJBQ=生积极思考。在解决悬念时开动脑筋,不断探索,主动寻找新办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例如:在学习自感现象这一教学内容前,作为学生以后经常接触的日光灯的工作原理是必须掌握的。上课时,教师按照电路图连接一个日光灯电路(没有启动器),接通电路后,发现日光灯不亮,当装上启动器后,日光灯才亮起来,并且再取下启动器,日光灯正常发光,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听后,急于寻求答案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5 多媒体创设情景导入法
由于《电工基础》是以电学为研究对象的,而电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观察不到,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我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将不易表达的内容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实质就是电荷的移动过程,电荷的移动是看不见的,怎样生动形象的将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呈现出来呢?实际教学中,我应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教学时,在播放动画前,先给出几个问题,比如,电容器充电过程中小灯泡的亮度变化,电容器端电压的变化,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变化等等。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观看动画。令学生耳目一新,非常感兴趣,同学们好奇的看着动画,看着电荷一个一个的在电路中流动,灯泡亮度、电流表、电压表也在发生变化,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在这样的情境下,这节课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的确是一门艺术。没有恰当的导入,课堂教学的魅力就会大减,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抓住导入环节,让导入明确教学目的,服务于教学的思想和内容。成为学生探求知识,创新思维,拓展能力的助手,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惠芹.教师的语言艺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