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理念

2013-12-29 00:00:00谢颖
科技资讯 2013年18期

摘 要:在图书馆工作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从“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网络信息化”三个方面提出 “以人为本”的具体措施,在图书馆建设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图书馆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255-02

图书馆的整个工作都是依靠“人”、为了 “人”,图书馆的所有活动都是管理“人”、服务“人”,图书馆的指导思想都是认识“人”、选择“人”。所以,“人”是图书馆的核心,要“以人为本”思考图书馆的工作,不断提高和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形成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吸引读者, 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为教学科研乃至地方经济服务做出贡献。

1 图书馆工作人员与以人为本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服务的质量和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保障,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在知识更新迅速,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文献信息海量的形势下,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要求就更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现代化专业技术, 才符合高校图书馆工作和现代大学生读者的要求。所以科学的规划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和发展蓝图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基础。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爱岗敬业。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要进行科学管理,提倡团队精神,工作既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又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其他部门职工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才能团结协作。管理中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工作安排时要了解人,使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一整套有序、高效的激励机制,不断开发新方式,不断挖掘新潜能,营造图书馆良好的文化氛围、人文关系。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还要重视终身学习。图书馆工作人员仅仅停留在原来的知识上,不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是要被时代淘汰的。领导要重视人才、倡导学习、鼓励创新。兄弟馆之间要开展相互学习交流,馆内要开展日常工作心得和经验交流,随着交流的系统深入,员工的服务方式和态度、技能和水平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工作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逐渐增强。要重视业务学习,不但要送出去培训,馆内也可以组织培训,请馆内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其他同志。总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重视自我的继续学习,对现有的知识不断更新。图书馆内部形成特有的学习氛围,使大家都成为各部门业务骨干,推动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 “读者”与以人为本

图书馆要“一切为了读者”和“为了读者的一切”。服务理念要树立“以人为本”,从各方面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与读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千方百计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设置良好的人性化的阅读环境。图书馆是学习求知的地方、是获取信息的地方、也是文化交流的地方。我们在设计图书馆内部环境时,照明采光、室内空气流通、桌椅设计布局,都要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出发点,营造一个整洁、典雅舒适的阅读学习环境。在图书馆楼层醒目处张贴有关学习的名言警语,在阅览桌上放置温馨提示,对读者起到教育、提示、劝导作用,营造一个人文意蕴的阅读学习氛围。在布局上,纸质文献藏、借、阅一体化设计,有文献的地方都有良好的采光和舒适的桌椅,并实行全开放。

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设置标识。通过图书馆网站或馆内大屏幕滚动播放图书馆的信息、新书通报、图书馆指南、楼层分布、说明所使用的分类法各大类、书库里藏书的分类标引等标识,给读者提供帮助。简洁明了的标识能够更加充分的体现图书馆的服务魅力,有助于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了解图书馆,从而快速找到自己要去的部门和文献等。

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点是为读者服务,创建“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平台。举办多元化的活动,与读者进行联系。如通过问卷调查、召开读者座谈会、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流手段在本馆网站上设立意见箱、馆长信箱、设立读者咨询平台等,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建立完善的读者反馈机制,调查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习惯等,倾听读者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及时修正不足,提高读者满意度。沟通过程中使用委婉、温馨的礼貌用语,让读者在人格平等的交流沟通中感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良好服务。在服务中耐心仔细地答复读者提出的问题,为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项目提供引导。此外可以在服务台为读者提供各种便利的服务。如准备一些纸、笔,便于读者抄写索取号和其它信息;准备一些环保袋供借书多的读者使用,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贯穿到整个服务工作中去。

3 网络信息化与以人为本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高校图书馆在读者需求、文献类型、服务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不是传统的采、编、借、还图书,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而且进入了21世纪,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各种信息服务机构不断地涌现,开始与图书馆争夺市场。在关系到图书馆生存的竞争面前,图书馆只有正视现实,主动出击,以雄厚的有序资源优势、良好的社会信誉、全新的服务工作赢得胜利。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助于推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加快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计算机成为图书馆的必要设备。图书馆采用了各种自动化集成系统建立自己的内部网络环境,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的主要特征。信息网络在促成资源充分共享的同时, 也促使不同图书馆之间进一步分工[1]。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采购、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节省了工作人员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网络时代使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取代了传统文献的信息传播方式,网络信息技术加速了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促进了图书馆的传统功能模式向开放式、网络式的信息服务模式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改变了服务的理念[2]。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多种检索入口,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数据库进行检索、浏览,下载期刊文摘或全文,方便且快捷。许多教师、科研人员都是通过网络获取图书馆文献。目前高校图书馆都要用一定比例的经费购买数字资源,利用资源共享做到数字资源与纸质文献互补。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好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各种数据库,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各种现代化手段整合资源,更好更快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从内容、手段、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人员配置是图书馆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建设网络信息化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来获取信息服务。所以现代图书馆工作人员就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信息管理技能和丰富的网络知识,承担信息专家、信息导航员等角色,以馆藏为基础,收集、整理有关学科的馆藏网络和公共网络资源。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应对网站、数据库的建设和日常服务器的管理等工作。在人才培养上,要做到重点培养和兼顾全局相结合,引进人才与送出教育相结合等措施,搞好队伍建设,以适应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现代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充分重视图书馆最活跃的人,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图书馆的工作一切都以需要人、围绕人来进行。明确“以人为本”的办馆宗旨和创新服务,除去陈旧的思维模式,勇于探索,认真实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需要为导向,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才能赢得读者的满意,赢得自身的发展,赢得未来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曹作华.从图书馆学五定律到信息资源建设五原则的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6):534-536,527.

[2]曾文星,徐静.心理治疗理论与分析[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