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大品牌征程

2013-12-29 00:00:00张俊龙林晨莉
纺织服装周刊 2013年12期

从一条自发形成的布街,到拥有2万多家商户、年成交额近千亿元、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地,中国轻纺城用了近30年的时间。回顾风尘跌宕的发展历史,中国轻纺城以“产业+市场”的模式,成为国内纺织品专业市场的标杆。

进入21世纪,中国轻纺城完成了量的积累,开始实现质的蜕变。2013年,中国轻纺城首次提出实施“大品牌”战略。2月下旬,在中国轻纺城2013工作会议上,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冯华林提出,在中国轻纺城大品牌战略方面,一是要继续丰富品牌建设内容,全面加强轻纺城品牌形象总体规划、品牌定位、形象设计、营销战略、品牌创新等工作,继续加大在市场品牌宣传方面的投入;二是要注重市场产品品牌建设,鼓励市场经营户创新创牌,培育轻纺城自主品牌,举办品牌推介活动,加大对市场知名品牌、商号的奖励扶持力度;三是实施品牌延伸战略,科学规划品牌发展战略,将“中国轻纺城”品牌延伸至市场所属的物流、会展、创意等各个方面,通过品牌整合,形成内部结构优化、外部竞争力强的大品牌格局。同时继续举办好中国国际时装创意设计大赛和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两个重要专业赛事活动,争取使中国轻纺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再上新台阶。

3月22日,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了“中国轻纺城”品牌战略研讨会。会上,高校教授、业内专家学者、专业媒体、知名企业家等聚集一堂,对中国轻纺城品牌发展出谋划策。3月28~29日,中国轻纺城首次冠名的两个大赛的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由此,中国轻纺城“大品牌”战略拉开帷幕。

精细打造 一流形象

TAweekly:作为国内外展会的常客,良好的企业形象长期以来使永俊纺织备受瞩目。永俊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施建海:永俊喜欢把每一件事情做精致。就展会而言,每年展位的设计我们都会做一些改变。展会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在我们的精挑细选下完成。

譬如,展会筹备阶段,摊位搭建商的选定,我们的惯例是先从公司的业务科、生产科、财务科等各个层面挑选出几个精英,组成短期的决策小组。小组会连续对10到20家搭建商进行评审,商讨过后最终择定一家。所以每一年同我们合作的搭建商几乎都不是同一家。这源于永俊对展会形象的重视,也是永俊的传统,这是许多其他面料公司所不具备的品质。

TAweekly:永俊纺织历来重视参加专业展会,展会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样的收益?

施建海:2007年,我们在柯桥纺博会上做了第一个54平米的特装展位。永俊的产品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有了一个比较彻底的转型,开始主攻男装女装里料的开发、研究。2007年之前我们的客户群以印度、巴基斯坦的中东客户为主,但那一次特装展会之后也开始与欧美的高端客户接触。

我以为,这样的转变一方面归功于产品的转型,另一方面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帮了公司很大的忙。欧美客户当然更希望能够同一个形象优的大公司合作,而非一个邋遢的小公司。为什么呢?我接触过的美国人和英国人,他们对于包装很讲究,只要包装好就可以卖好价钱。这就好像一成不变的霉豆腐包装比不上多元个性化的霉豆腐包装来得有吸引力,是同样的道理。

行业标杆 领航里料

TAweekly: 作为里料界的领航者,你觉得自己的品牌和经营模式有没有被复制的可能?

施建海:简单的复制是很多人在做的,但对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复制却是很难的。如果我们的产品仅仅是很简单的工艺或流程,那么被复制很容易;但如果你的这项工作是非常精细的,要复制则很难。

客户决定是否采购你的产品,口碑很重要,而不单单你价格便宜就可以赢得订单。永俊纺织通过十年来的积累,就取得了很多客户的信赖。一些客户曾与我们提起,有些里料商在介绍自己产品时会表示“我们跟永俊是同样的坯布厂,同样的印染厂,而且产品还会比永俊更便宜。”但即便如此,客人也不一定会买。因为即使是同样的坯布厂同样的印染厂,我们的要求也比别人高。比如美标四分制,没有达到标准我们是要退货的,每一道工序我们都很严格地去执行。

绿色产业 立足环保

TAweekly:永俊纺织每次参展都在展位上挂上一个测试报告,这是一份什么类型的测试报告?

施建海:我们每一次展会几乎都会挂这样一份测试报告,它是一份质量鉴定书。因为国内的很多产品不能通过国际标准,所以我们通过数据的展示向顾客证明我们永俊的环保要求,以及对里料质量的要求。我觉得有时候,数据比表达更加有说服力,也更直观。

TAweekly:只有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才会有大的发展,这在永俊纺织已经达成共识。那么永俊纺织如何践行环保理念的?

施建海:环保这个概念是相对的,绝对的环保很难做到。尤其是面料的生产,它必定会经过染整这道工序,但是我们以环保概念为导向,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去践行环保。就这点来讲,我们能够通过提高自身的质量标准,使我们的里料能够符合更细致的标准,比如防静电、减少对皮肤的伤害等。

TAweekly:2013年,永俊有怎样的打算和规划?

施建海:从2001年至今,永俊纺织的生产路线经历了从低端到高端、向时尚延伸的转变。2004年,永俊纺织初具规模,产品从平纹系列为主逐渐向涤纶提花系列、T/R提花系列转变。2006年起,永俊开始转攻科技含量高的T/R面料和特种工艺,2008年公司则开始实施转型升级战略。2007年的时候我们曾对产品进行了一次大的转型升级,但此后却没有大的更新。今年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当中,对产品进行新一轮的升级。

当然,产品的整体还是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不变。与以往不同,以前的环保主要是通过染料的环保来实现,而我们现在则要从坯布上着手改变,将环保更进一步。

最初,企业主要以经营涤纶产品为主,它的原料是化纤。而新开发的人丝是树脂纤维,它的原料是木材,环保程度不亚于大豆纤维、竹纤维。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从坯布上面做文章,力求更进一步的绿色生产,使整个产品能够变得环保。

树脂纤维染色主要是通过低温染色,这保证了颜料的节省,不过低温染色也有它的弱势,譬如低温染色时间更长,吃色效果更慢,耗费时间相对较长,但只要能够将质量做得更好,让环保渗透得更透彻,我们就越接近消费者。

现代人讲究生活质量,要求绿色环保,这是一大趋势。我们在追求环保品质的同时,仍要考虑到我们的产品是否能够符合我们整体市场需求,符合我们的国情,因此,拿捏品质的力度很重要。